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展开 给文物上"身份证"

2014年03月14日 07:5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白玉莲藕荷叶形花插(首都博物馆藏品)

唐三彩三花马(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

红陶袋足鬶(上海博物馆藏品)

  “文物”这个词在生活中很常见,但说到“可移动文物”,却让人有些陌生了。

  日前,国家文物局通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最新情况,让“可移动文物”成为近期的热词。

  涉及上亿件藏品

  什么是“可移动文物”?

  据悉,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物质文化遗产又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包括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古村落等;可移动文物是指馆藏文物(可收藏文物),即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在中国,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以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或民间收藏为单位。

  而这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则是针对国有单位的藏品,暂不涉及民间收藏。“普查工作去年开始在全国展开,涉及19个行业和系统,囊括150万个国有单位、上亿件文物藏品。”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介绍说,目前中国已有半数省市基本完成国有单位调查工作;从2月开始,文物采集认定正式开展,并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导入审核。

  中国在1956年、1981年和2007年分别进行过3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基本摸清了不可移动文物的家底,但从未涉及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相比,可移动文物存在着数量不清、保管状况不明、一些博物馆账目混乱等问题。2013年4月18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标志着摸底工作的全面展开。

  定制“身份证”

  此次普查到底涉及哪些文物?范围是如何界定的呢?

  宋新潮介绍说,本次普查以全部国有单位为对象,除了国有博物馆等文物收藏机构,还有图书馆、美术馆、档案馆,此外,各级党政军机关(驻外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也保存有一定藏品。例如,全国政协藏有大量名人书画,新闻出版总署直属单位有大量名人手稿、老唱片母版。

  纳入普查范围的国有文物主要包括:1949年(含)以前的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古籍、文献资料、手稿,反映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有关的代表性实物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化石标本;国有博物馆收藏的1949年后重要的实物资料、艺术品、民族民俗文物;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范围的作品。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普查的宣传册中还出现了一些近现代工业文物,例如青岛市啤酒博物馆收藏的糖化锅、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的“0”号蒸汽机车……这类文物也将在此次普查中逐一录入。

  与经济普查的入户登记和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田野调查不同,可移动文物普查主要采用单位自主申报的方式。而对一些已经有数据记录的博物馆,其文物信息将批量导入数据。

  宋新潮说,普查登录的文物要完成文物名称、类别、保存状态等14项信息的记录,相当于给文物上了“身份证”。

  数字平台激活藏品

  “我们希望通过普查,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业务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公共平台。提高文物收藏单位的管理水平,促进文物资源的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让文物在文化产业、动漫产业、工业设计等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宋新潮表示。

  “让藏在禁宫中的文物活起来。”宋新潮说,可以通过普查建立服务平台将文物在网上展示。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传播,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文物的具体了解和认识,把文物变成一种公共的文化性产品。此外,通过可移动文物普查,对登录的可移动文物,国家将在文物保护、保管上给予支持;在文物流通上,可依法变卖,让文物流动起来。

  宋新潮表示,普查旨在系统掌握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及基本状况,建立国家可移动文物登录体系和管理机制,实现国有可移动文物管理及社会服务平台体系。

  永不落幕的工程

  今年下半年,普查工作将着手建设服务平台,并逐步向社会展示普查成果。可移动文物信息服务系统也将向社会开放,人们可进行文物数据及图片的查询、检索等。

  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建立文物调查和登录制度,是世界各国为有效保护文物、加强文化遗产领域的资产管理而普遍采用的手段。上世纪60年代,法国开展了被称为“大到教堂、小到汤勺”的第二次文物大调查,建立起了每件文物详细、明确、标准化的资料和说明,进一步摸清了法国文物资源的基本情况,使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免于损毁和遗失。而意大利则将全国文物登录、编目设定为常年开展的经常性工作。美国、日本等国也都建立了定期文物调查制度。文物普查就是一项持续性的、“永不落幕的工程”。

  “本次普查是阶段性工作。”宋新潮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的普查时间是5年,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可能完成所有工作。下一次文物普查,还将涉及未列入馆藏账目的近现代文物和民间文物。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