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 保护地方戏 保住文化多样魅力

2014年03月14日 16:58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保护地方戏 保住文化多样魅力

  来自戏曲大省山西的全国政协委员、晋剧表演艺术家史佳华做过一个统计,山西省解放后在册登记的地方戏剧种大小有50多个,可是到近几年剩下来的不过20来个。“山西除了老百姓喜欢的地方戏,也有我国历史最悠久、数量最多的古戏台,它们代表了山西百姓不变的戏曲情怀和挚爱。在山西农村已经形成了祈福下雨唱大戏、庙会唱大戏、丰收之后唱大戏、农闲时候唱大戏、婚丧嫁娶唱大戏的习俗,地方戏成了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地方戏曲院团尤其是民营院团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 ”据统计,山西原来民营院团有200多个,可是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也就十几个,这样的形势让史佳华非常揪心。

  在史佳华看来,地方戏是地域性特别强的艺术种类,他们的市场局限在广大农村乡镇,一些地域性较强的戏曲院团完全走产业型发展道路,是非常困难的。为此,她在今年两会上,强烈呼吁政府应加大对地方戏曲院团的保护和补贴力度。

  两会上,和史佳华有同样认识的委员不止一位。长期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最为忧心的也是地方戏的保护。“改革开放的30多年让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也让过去产生非遗项目的土壤发生了改变。30多年的时间,地方戏剧种已经从300多个缩减到不足200个。 ”田青认为,过去地方戏因为交通不便而形成各自特色,现在交通便利了,交流也频繁了,可是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也随之遭遇越来越多的困境。比如地方戏最重要的元素是方言,在更大范围的传播交流中,方言会成为障碍,可是一旦丢弃了方言,地方戏这种叫法也就基本不能成立了,因为地方戏的魅力无法离开特定方言的呈现。“从非遗保护角度来说,加强对地方戏的保护,其实就是加强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才是我们未来文化发展的基础。 ”

  “就拿沪剧来说,它是生在上海、发展在上海,被上海老百姓所接纳和喜爱的一个地方剧种,代表了上海这座城市的一个特色,如果不注意传承与保护,将来城市与城市之间也就没有什么特色可言了。 ”全国政协委员、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直言,现在很多地方文化发展缺乏一定的延续性和规范性,存在不少人为的干扰,“领导重视”了才“发展”一下,这种情形,对地方戏的长期保护和发展显然不利。

  如何保护和传承那些记录了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情感的地方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认为,首先,文化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对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戏曲剧种的传承和保护进行专题调研,加强对地方戏剧剧本的挖掘、整理、出版和地方戏曲发展规律的理论研究。中央和地方政府应选取示范性地方戏演出团体重点扶持。其次,教育部应对戏曲院校教学改革做专题调研,改变目前表演基本功弱化的趋向,重视培养青少年观众,安排戏曲团体的优秀剧目进中小学演出。此外,要大力支持民营表演团体,包括民间业余演出团体,可通过“政府购买演出”形式促进地方戏曲院团多为农村群众演出。 董大汗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