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天才少年泪洒"最强大脑"惹争议 被批心理脆弱

2014年03月17日 10:22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最强大脑》首场国际PK赛,以中国队3:1战胜意大利队而落幕。然而,这一本该让人振奋的结果,却并没有带给观众和网友太多的喜悦,反而是比赛场上一个意外情况,让所有人揪心,并引发极大的争议——12岁中国少年李云龙因误以为自己出错将要输掉比赛,在现场崩溃式号啕大哭,而他的对手,12岁意大利少年不仅毫无压力享受比赛,更在意外发生后因为担心李云龙而落泪。中国天才少年脆弱的心理让人担忧,中国虎爸式教育再度引发很多人反思。

  然而,昨日,记者就此事采访南京相关专家学者时,却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其中一位专家表示:不希望大家将此事炒大,“我们都有义务保护这个孩子,不管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无休止的争论和放大此事,才会真的伤害到孩子,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一味夸赞外国孩子比中国孩子强,也是极不可取的。“从父亲参与孩子的成长这个角度说,李勇比很多父亲做得好。”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沈汉说。

  在比赛中,李云龙一度哭得瘫在座位上站不起来,“我摆错了,可是我记对了呀!”这是让李云龙痛哭的原因。

  作为对手的12岁意大利小男孩安德烈,在比赛中一直表现得很从容,即便李云龙速度比他快很多,但安德烈仍然不慌不忙,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当李云龙失声痛哭的时候,安德烈也随之落泪:“我刚才很担心李云龙,他看起来很难过,我想要去拥抱他。”两位少年面对比赛表现出的巨大反差引发了很多的观众思考。

  纵观网友的各种点评和议论,批评和指责李勇教育方法的占大多数。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社会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几位专家,却听到不同声音。专家们普遍认为,应该更理性和正面地来看待此事,无论何种评论观点都应该从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不能全怪爸爸,更不能放大“外国小孩就是比中国小孩好、幸福”这样的观点。

  >>各种争议

  争议1 ——天才少年心理脆弱

  很多观众和网友将李云龙的哭泣解读为“输不起”。有网友表示:“一场竞技,比出了两个孩子在童年生活、竞技心理、自控能力、自信心等方面的差距。”更多的网友则认为李云龙心理脆弱,承受不了失败。“‘记对了,摆错了’,这是下意识地为失败找借口。”

  相反,安德烈却赢得了更多掌声:“从容淡定,享受比赛,这或许才是真正的赢家所该具备的素质。”“我想,安德烈根本不明白李云龙为什么会哭得这惨,在他眼里这只是一场比赛,但对于李云龙来说胜负很重要。”一位家长反思道:“《最强大脑》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我们要教会孩子的,不是一味的求胜欲和只能赢不能输的心态,而是去接受挫折原谅自己的能力,要知道,失败是人生的常态。”

  在网上,不少家长给李云龙留下鼓励的话。“孩子,你要坚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比赛,失败了只是让你做得更好。你的表现真让我揪心,你需要重新定义一下什么是成功。”

  争议2 ——父亲的教育是双刃剑

  但是,更多争议的矛头指向了李云龙的父亲李勇。“可怜的孩子,父亲给他的压力太大,以至于误认为自己摆错的时候,看起来天都塌了。真的很伤感。我们的家长,为了所谓的成功,强加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节目中,当安德烈说,他不仅可以享受两天的周末时光,日常生活中每天还有半天时间踢足球,所有人都更加同情李云龙。因为李云龙“课间不能跟同学们一起玩耍,每天放学回家还要接受2小时高强度的训练,节假日不是旅游而是到处上课、比赛”。

  在父亲李勇严苛的教育下,李云龙从小就展露出了过人的天赋——7岁开始接触魔方,8岁就拿下了WCA(世界魔方组织)比赛的儿童组世界冠军。李云龙最厉害的是二进制记忆,最好成绩超过了世界纪录保持者,就算是成年人也没人能与他抗衡。很多观众对李勇的一番话印象深刻,他说,这辈子最大的梦想,是希望儿子能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为此他愿意倾其所有。李勇认为,儿子的梦想跟自己是一样的。

  很多人认为,李勇高压式的教育方式是把双刃剑,它成就了李云龙的天才,但也让孩子失去了快乐,给孩子的童年戴上枷锁。不少网友表示:“我们的教育很多都是填鸭式的,重结果,轻过程,输不起!孩子没有错,是家长错了!”“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希望培养孩子天才的能力,期望他们能够成功、成名。孩子们在这种压力之下去学习,并不快乐。”

  >>专家观点

  观点1 ——不要放大此事,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翟进也关注了《最强大脑》的几场比赛。对于网友和观众的诸多议论,翟进认为,电视中呈现出来的节目都是经过剪辑的,现场的一些小细节很可能被剪掉了,而这些小细节很可能直接影响大家对事情的判断。“所以,在不了解全貌的情况下,不该轻易下结论。”

  “即使这件事情的经过就是电视表现的那样,我们也不能带着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翟进说,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个体差异都很大,不能以一概全。“在西方,一样有人痴迷一样东西而没时间顾别的,在中国也有孩子学习之余踢足球的。不能因为一个个体差异,就泛化到整个中国教育和中国家长。”

  对于不少人提出的,李云龙表现出的脆弱的心理状态很让人担心的问题,翟进认为,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过程,“作为一个12岁的孩子,这样的表现也是正常的,他这次经历一次后,下次也许就不会再这样了,这是他的成长过程。”翟进表示,无论是观众、网友、媒体、大众,都不应该过分放大这件事,“所有群体有义务保护这个孩子。太多议论、太多有偏见性的议论,对孩子都是一种伤害。”

  观点2 ——参与孩子成长,李勇比很多人做得好

  在舆论一边倒指责父亲李勇时,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汉却提出另一种观点:不能全怪爸爸。沈汉说,很多人把这件事上升到对中国教育的争论。

  沈汉说,李云龙在比赛过程中,失败了就很失落,成功了就很兴奋,“这说明他是很享受这个过程的。所以,从小进行训练、参加比赛,他也应该是有愉悦感的。外人为他鸣不平什么的,其实是有点‘替古人担忧’,大家只看到表象,人家真实的生活,你看到吗?所以不该仅凭几句话就给别人下定义。”

  此外,对于父亲李勇,沈汉建议大家要更多从积极和正面的角度来看待。沈汉说:“抛开教育方法,这位父亲从孩子很小时就加以培养,也就是说他参与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过程,并且他不是说教式教育,而是身体力行地与孩子一起研究、一起学习,有针对性制定目标,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孩子什么是梦想,什么是追求梦想,用他自己的行为让孩子明白‘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比起很多家庭,家长、尤其是父亲,用各种忙工作的理由,一个星期都不能和孩子一起吃饭,将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母亲,甚至是交给各种培训班托管,我认为李勇作为一名父亲是尽责的,也是做得很好的。”

  不过,沈汉也表示,希望李勇今后能更多地对孩子做些挫折教育、心理辅导,让孩子更多地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多与社会接触,有助孩子心身健康全面发展。“很多人都说,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最忌讳在两个孩子中比较:‘你看人家孩子怎么怎么样……’,但是现在网友们一边倒夸赞意大利孩子怎么怎么好,不也是在犯这种忌吗,教育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知子莫若父。在不了解他人家庭情况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否定别人,要看到更多正能量,以他人为镜,审视自己,而不是一味挑刺。”沈汉说。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