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美国科普图书奖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2014年03月20日 10:37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科普图书在科学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了鼓励科普图书的创作与出版而设立的科普图书奖项,对科普图书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都有相关的科普图书奖项设立。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普图书的繁荣发展,我们需立足我国科普图书奖项的现状,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开拓发展新思路与新途径。

  英语中有“大众科普读物”的说法,但一般而言,其普遍使用的“科学图书”这一名称,则相当于我国的科普图书概念;相应地,国外这方面的奖项也多以此名称命名。

  美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普图书奖项

  以美国而言,科普图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科普图书奖项包括:

  (一)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图书与电影》“优秀科学图书奖”。《科学图书与电影》是由声誉卓著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编辑的一本在线评论杂志。从2005年起,该杂志开始评选年度优秀青少年科普读物,分设终身成就奖,按读者年龄划分的儿童科学画册奖、初中生科学图书奖及青年科学图书奖。

  (二)美国科学教师协会“优秀科普图书奖”。该奖设立于1996年,是由美国科学教师协会与美国儿童图书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年度奖项,评选对象为前一年出版的中小学生课外科普读物(美国的中小学义务教育简称K-12,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三),但学校教材不属于此类。

  (三)美国大学优等生联谊会“科学图书奖”。该奖始于1961年,每年颁发一次,旨在鼓励物理、生物和数学领域的科学家创作严谨但容易理解的科普读物,不包括学术性专著。

  (四)美国科学作家协会“社会科学奖”。该奖始于1972年,分设图书奖、评论奖、科学报道奖与地方性科学报道奖。此奖所针对的图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众科普读物,专指新闻报道类著作。

  (五)“美国国家研究院传播奖”。该奖始于2003年,只面向美国前一年度出版或发行的英语科普作品。目前包含四个类目:图书、报纸和杂志报道、广播电视和电影节目、网络作品。

  目前我国设立的科普图书奖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设立了不少的科普图书奖项,并不断评选出大批优秀科普图书,向广大公众进行推介,旨在通过优秀科普图书的评选和推荐,来提高公众对科普的认知,并促进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目前我国设立的主要科普图书奖项包括:

  (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原“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由中国科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承办,始于1980年,是专门的国家级科普创作奖。2010年,该奖更名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仍是我国科普创作领域的最高奖,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包含科普图书和科普影视动漫两大类,其中科普图书下设优秀奖和提名奖。

  (二)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该奖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协、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共同主办,始于2003年,每两年举办一次,包括科普图书、报刊科普文章、广播电视科普节目和科技新闻四个类别,每类下设最佳奖和优秀奖。该奖是较典型的地方性奖项,参评的科普图书只限北京地区出版。

  (三)国家科技进步科普奖。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重新修订颁布,将科普作品纳入到社会公益类项目的奖励范围,科普奖首次进入国家科技奖励。从2005年起至今,每年都有若干种科普图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四)吴大猷科普著作奖。该奖由我国台湾吴大猷学术基金会与《中国时报·开卷周报》及我国大陆的《科学时报》(现《中国科学报》)联合设立,始于2001年,每两年举办一次。它是海峡两岸最重要的科普奖项,包含创作与译作两类,设金签奖、银签奖及佳作奖。

  (五)世界华人科普创作奖。该奖由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2005年12月成立)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2013年完成首届评奖活动。它是全球华语科普创作的最高奖,旨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和表彰以华语创作的优秀科普作品及其作家、编辑和出版单位。奖项包括世界华人科普图书奖、科普短篇奖、科普新秀奖、科普期刊奖及科普摄影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近年来,科普图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科普图书的创作也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和鼓励,但是科普图书创作的激励机制,还存在一定的完善空间。笔者认为,美国现有的科普图书奖模式在一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从整体来说,相较美国的科普图书奖,我国的奖项设置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影响力。我国较具影响力的科普图书奖,包括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及吴大猷科普著作奖。其中,吴大猷科普著作奖专注于科普著作,在华语创作中也拥有较高的影响力,相较前面两个奖项兼顾影视、报刊等,显得更为专一。笔者建议应适时地增设科普图书专项奖,进一步提高奖项的专业性和影响力,以对科普图书作品的关注激发科普创作主体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公众理解科学的自觉性。

  从持续时间上看,因为历史原因,我国的科普图书奖历史较短,间隔较长,基本形成了稳定的长效机制。科普作协奖的前身“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设置30余年,断断续续举办过五届,2010年更名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美国的几项科普图书奖,设置时间相对较早,多是每年颁发一次。笔者建议应顺应我国科教兴国的大势,进一步健全科普创作奖项的运行机制,更好地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科普创作激励模式。

  从奖项的主办机构来看,美国相关奖项大多是“民办”,我国奖项大多是“官办”。如美国一般由协会、联谊会等社会机构为授予方,而我国多为官方或半官方机构授予。若我国尝试加大鼓励以民间的力量和形式推介、评选优秀科普图书的活动,可以预计,将对促进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起到很大的作用。

  从科普创作人才来看,我国高水平的科普创作人才匮乏。科普创作是科学传播与科学普及的源头,它的繁荣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当前,我国科普创作人才的培养、培训的体制和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优秀的科学家并不一定能够创作出优秀的科普作品;另一方面,重科研轻科普的现状,导致科研人员不愿跨进科普创作之门。笔者建议从培养科普创作人才着手,在学校阶段开设“科技写作”的相关课程,在每个公民的成长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科普创作的素质。

  从科普图书市场机制来看,我国科普图书整体销售情况有待提高。将科普需求转化为较为强劲的市场需求,是科普图书业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科普事业大发展的时期,公众对科普图书有较为强烈的需求,尤其是儿童科普类、大众科普类、生活科普类图书等,市场前景可观。笔者建议,应该围绕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科普图书的生产、交易和消费等各个环节,为公众提供更为优质和更加丰富的科普图书,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剖析他国科普奖项模式的形成机制,并结合我国科普创作现状和科普创作激励机制,更科学地设立与我国科学传播工作相适应的创作奖项,营造国内科学传播的浓郁氛围,培养本土化科学传播的文化理念,应该尽快提到日程上来了。

  王志芳(作者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