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荧屏再掀喜剧综艺风潮 创作乏力成制约节目软肋

2014年03月26日 11:09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荧屏再掀喜剧综艺风潮 创作乏力成制约节目软肋  

  继音乐选秀、亲子秀大热荧屏之后,喜剧类节目又接棒成为各家卫视的新宠。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各家卫视已新推出喜剧类综艺节目近10档,而年内还有多档类似节目将要开播。可就在这些喜剧节目满足了观众某种收视需求的同时,综艺节目一直以来存在的选手、导师资源荒也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在喜剧创作上的乏力也成为制约节目持续发展的软肋。

  每天黄金时段都有喜剧类综艺节目

  这些新推出的喜剧类综艺节目包括浙江卫视的《中国喜剧星》、湖北卫视的《我为喜剧狂》、湖南卫视的《我们都爱笑》、江西卫视的《谁能逗乐喜剧明星》、东方卫视的《笑傲江湖》等,覆盖了从周一到周日每天的黄金时段。与之前音乐选秀节目在形式上的高度相似不同,这轮喜剧类综艺节目囊括了导师选秀制、场景制、游戏制等多种样式,各档节目努力推陈出新的意图十分明显。

  湖南卫视的《我们都爱笑》采取场景制,明星嘉宾在只知道表演大纲的情况下进入“爱笑段子屋”“爱笑滑溜溜”等几个固定场景,根据导演的调度,做出各种临场表演。每个场景都会赋予喜剧演员不同的表演状态,每个场景也都会对他们的喜剧天赋进行考验。

  江西卫视的《谁能逗乐喜剧明星》规定,参赛选手只有在60秒时间内逗乐两位喜剧明星,才能晋级并赢得巨额奖金,两位喜剧明星并不像以往导师那样对选手进行过多专业的评判,另外设置的主持人才更像是选手命运的决定者,他一面看着选手的表演,一面紧盯两位喜剧明星的表情,只有喜剧明星露出笑容,才会让选手晋级。

  浙江卫视的《中国喜剧星》、东方卫视的《笑傲江湖》、湖北卫视的《我为喜剧狂》等则沿袭了一贯的导师制,在这之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刚刚播出两期的《笑傲江湖》。该栏目请来了冯小刚、宋丹丹、吴君如、刘仪伟四位重量级喜剧导师,在他们较高的专业水准和专业品位引领下,参赛节目的质量普遍比较专业、过硬,节目刚一推出,就获得了观众和业界的普遍认可,甚至被认为有可能成为引领这轮喜剧风潮的现象级节目。

  喜剧节目扎堆引致选手、导师资源荒

  可就在这么多喜剧类综艺节目扎堆出现、电视荧屏异常热闹的同时,以往在音乐选秀节目中已开始展现的选手、导师资源荒也更为突出。

  《中国喜剧星》是较早开始筹备的一档喜剧类综艺节目,但在找选手上也颇费了些力气。他们一共找了8个城市共1500多组,但最终只录了150多组,播出100组左右,而最让他们发愁的是,这段时间一下涌出这么多喜剧类节目,后面节目的选手要到哪里去找。“我们的选手定位是一些以前接触过喜剧但没有更好平台去展现的人,喜剧人才本就有限,现在又有这么多节目在抢,怎么保证选手的持续性与高质量确实是栏目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国喜剧星》导师曹云金说。

  导师也是一档节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元素,专业、高水准的导师往往能将节目打上自己的烙印,可在能担任喜剧导师角色的明星数量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导师也就成了各个节目争抢的对象。在这轮喜剧节目热潮中,喜剧导演英达就同时兼任着《中国喜剧星》与《我为喜剧狂》的导师,相声演员白凯南也同时出现在江西卫视的《谁能逗乐喜剧明星》和贵州卫视的《非常欢乐》中,一些在喜剧界颇具影响力的权威人物更是被这些栏目以重金邀请。

  节目扎堆考验喜剧原创能力

  “中国综艺节目跟风模仿、一哄而上的现象由来已久,但题材相同的节目观众真正关注的可能只有两三档,大部分跟风之作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宋维才说,与音乐选秀节目相比,喜剧节目其实更难做,市场也更难养活多档节目,因为除了选手、导师,它还必须有足够的原创作品。

  宋维才具体解释道,新创作一首歌曲可以被反复演唱许多遍,可以被不同的歌手在不同场合演唱,而一个喜剧“包袱”一旦被用过一次,就很难再用到其他喜剧作品中了。这就要求这些喜剧栏目或者说支撑这些栏目的各类喜剧创作队伍必须有强大的节目原创能力,而这,也正是当下文艺界最欠缺的,马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匮乏就是这种原创能力欠缺的最直接体现。

  事实上,这轮喜剧类综艺节目也在努力错位竞争,如有的节目专业性更强,有的则主要打造草根选手;有的以完整的喜剧作品为主,有的则是几十秒的小表演,可收视竞争的压力、创新能力的不足却让各家卫视并不敢在题材上冒险,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一直以来的同质化在这轮喜剧风潮中没有丝毫改变。

  网友阿萌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如果再不努力铲除这种同质化的顽疾,改变这种病态的繁荣与恶性竞争,最终只能走向单调与枯竭,只能让观众反感,失去观众的支持。” (记者 郝静)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