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600岁新昌调腔5月上海将演 失传剧目复排

2014年04月01日 11:04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下月12日,新昌调腔剧团将携数个传统折子戏在东方艺术中心献演。献演剧目包括元杂剧调腔《北西厢·游寺》、《汉宫秋·饯别》、明传奇调腔 《牡丹亭·入梦》、《关云长千里独行·封金挂印、灞桥挑袍》、目连戏调腔《调无常·送夜头》五个折子。为了展现原汁原味的新昌调腔,此次来沪剧目将保持“不托丝竹,锣鼓帮扶、以板助节”的音乐特点。

  新昌调腔有600年历史。据介绍,由于唱词深奥、表演古朴,剧团平时下乡演出时,常要以新编戏或加入新元素的戏码来吸引观众。作为全国唯一能演出这一剧种的剧团,新昌调腔剧团曾经要靠“一树二花”来维持生计。“曾经为了迎合市场,剧团还兼演越剧,结果年轻演员演越剧不像越剧、演调腔不像调腔。”剧团负责人说:“现在我们基本已经不演越剧了,但一年演出加起来也不满百场。编制内的演员一年工资也就3万元。留不住人才,是最棘手的问题。”

  然而,去年新昌调腔剧团受邀赴香港演出,对方点明“不要新戏,只要最最传统的剧目”。今年,上海方面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事实上,除了去年和今年在香港、上海的演出,新昌调腔剧团一直依靠包场运作,几乎没有门售。

  新昌调腔的历史十分坎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全国演出新昌调腔的剧团有40多个。1953年,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等还观看演出,为其改名为“新昌高腔”。1957年、1973年、1997年,新昌调腔三次招生。2007年,新昌调腔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年,剧团开始恢复,开始排演如《程婴救孤》等传统剧目。

  剧团负责人坦言,新昌调腔的剧本和曲谱虽然保留较为完整,但几乎没有留下传统古戏的影像资料,表演技艺失传严重。此次带来上海的几出传统戏,有些是去年才复排出来的,如《汉宫秋·饯别》一折,只有剧本、曲谱,连现在新昌调腔的非物质传承人都没见过舞台演出,“我们努力想把曾经的老艺人找回来,一方面能给我们年轻的演员排戏,另一方面也能进行一些案头资料整理恢复。但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经费和人才”。(记者 李峥)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