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志愿军烈士多安葬朝鲜 周恩来批示将毛岸英葬朝北

2014年04月03日 09:0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3月28日,437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韩国京畿道坡州回到祖国怀抱,在中国沈阳重新安放,英雄的忠魂终于得以安息。日前,就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的历史原委、相关工作沿革和迁葬的意义等方面,记者采访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员丁伟。

  用生命铸造辉煌

  问:据了解,此次运回中国的437位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大多是在韩国江原道和京畿道等地发现的。志愿军官兵曾经在这一地区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请谈谈那段历史的原委。

  答:60多年前在朝鲜半岛发生的那场战争原本是朝鲜民族的内部事务。但是,美国杜鲁门政府立即出兵武装干涉,并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1950年10月,侵朝美军更是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在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毅然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经过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二次战役,至1950年1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道,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退到三八线以南地区,扭转了朝鲜战局。1950年12月底,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第三次战役,一举突破三八线,将战线推进至北纬37度线附近地区。

  抗美援朝战争第三、第四、第五次战役主要是在三八线以南至北纬37度线以北地区进行的。这三次战役每次双方投入地面作战的总兵力都在50万以上,第五次战役时达到100万。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武器,战争异常激烈,双方都付出了重大伤亡。战争期间,双方出于人道主义,都对阵亡者进行了掩埋。当时,志愿军阵亡烈士,除少数运回国内安葬外,大都直接就地掩埋。朝鲜停战以后,寻找和安葬志愿军阵亡烈士遗骸,是志愿军的一项重要工作。

  1954年,朝鲜开城市政府在松岳山修建两个彼此相邻的烈士陵园,分别安葬从敌占区接收运回来的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当年9月1日,朝鲜停战双方交接军事人员遗骸的工作开始,朝中方面送交了在朝鲜境内挖掘的“联合国军”军事人员遗骸200具,其中193具是美国人,无法识别国籍的7具。每一位美方军事人员尸体均用防雨布特制的布袋封装。随同送交的有军号牌、军人证及其他可能搜集到的识别物,以及亡者的各项遗物。美方也于当日交来以纸袋封装的在韩国境内挖掘的朝中方面军事人员遗骸600具,其中100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9月份双方阵亡人员遗骸的交接中,“联合国军”方面送还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共1万余具。这些遗骸都安葬在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内。此后,陆续又发现了少量志愿军烈士遗骸,都通过军事停战委员会移交给朝中方面。

  此次运回国内的43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是多年来由韩方发掘、鉴定并安葬在韩国京畿道坡州墓地的。2013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时,表示愿意送还中国军人遗骸。其间,双方领导人就移交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换了意见。中国政府极为重视,有关部门与韩方积极磋商,签署了纪要文件,拟制了妥善的移交方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

  问: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共毙伤俘敌71万余人,赢得了举世公认的胜利。但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也有10多万志愿军官兵英勇牺牲。战后我们做了哪些善后工作?请谈谈相关工作的沿革。

  答:在朝鲜战场牺牲的志愿军烈士,除少数运回国内,安葬在沈阳、丹东的烈士陵园外,绝大多数都安葬在朝鲜。1950年11月25日,在美国空军对大榆洞志愿军指挥所的轰炸中,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不幸牺牲。有人建议运回国内安葬,彭德怀司令员给周恩来总理发电报提出:“我意即埋在朝北,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名义刊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经过,不愧为毛泽东儿子。”周恩来批示:“同意彭的意见。”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做了大量志愿军烈士善后工作。1954年5月,志愿军总部专门成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修建委员会。中国政府拨出专款,并从国内选派了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和雕塑家到朝鲜直接参加陵园的设计和建设。经过几年努力,在朝鲜境内共建起8处中心烈士陵园,分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云山志愿军烈士陵园、价川志愿军烈士陵园、长津湖志愿军烈士陵园、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上甘岭志愿军烈士陵园、金城志愿军烈士陵园、安州志愿军烈士陵园。除以上八处志愿军烈士陵园外,朝鲜还修建了62处志愿军墓地,建有243个烈士合葬墓,将分散在各地的大部分志愿军烈士,集中安葬于这些烈士合葬墓中。

  与此同时,寻找和挖掘志愿军遗骸工作一直在进行。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部队撤离朝鲜。志愿军在板门店的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仍有一个代表团,除负责停战协议后的善后事务,还负责协调接收在韩国境内发现、转交的疑似志愿军失踪人员遗骸,参与鉴定,并把志愿军的纪念章、尸骨、标志牌等遗物移送国内。

  继1954年9月朝鲜战争双方阵亡人员遗体交接后,1981年在韩国境内首次发现志愿军遗骸。当年7月23日,美方人员在朝鲜军事分界线南侧的美军营地发现一位志愿军遗骸。在烈士遗骸附近还发现解放华北和解放西北纪念章两枚,私人图章两颗。另外,还发现一些烈士的其它遗物。美方于7月25日向朝中方面交还了烈士的纪念章和图章,于8月7日交还了烈士遗骸和其他遗物。当日,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鲜人民军代表团和开城市行政委员会在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举行隆重安葬仪式。

  1984年,美方人员在朝鲜军事分界线南侧发现5位志愿军遗骸,并分别于11月7日和11月14日将志愿军烈士遗物和遗骸移交给朝鲜军停会朝中方面。1989年,美方人员在韩国境内发现19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同时发现的还有数百件志愿军烈士使用过的各种遗物。5月12日, 志愿军烈士遗骸的安葬仪式在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隆重举行。

  对于志愿军遗骸的寻找和挖掘,朝鲜也做了相应的工作。1989年11月18日,在朝鲜江原道铁原郡检寺里的一个高坡上,朝鲜人民军一支部队在非军事区前沿修路施工时,意外发现一枚中国全国政协1951年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章。当他们继续下挖至地下约1米处时,一具零碎的烈士遗骸显露出来,遗骸附近还有另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中国人民银行1949年发行的18万元纸币(旧币,相当于18元人民币)和一张“中国人民志愿军391部”字样的空白临时介绍信。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方人员和朝鲜军方前往现场检验后认定,这是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挥员的遗骸。11月22日,朝鲜方面按照安葬高级指挥员的规格,安排了隆重的吊唁仪式和安葬仪式。

  祖国不会忘记

  问:这些年来,我们是怎样对待长眠异国的烈士们?在烈士遗骸返还和境外墓地维修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此次志愿军烈士遗骸迁葬的意义在哪里?

  答:60多年来,祖国和人民从来没忘记长眠异国的亲人们。中国领导人访问朝鲜时,都要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举行祭奠活动。1958年2月17日,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等访问朝鲜时,到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献了花圈。2000年10月,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率领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全体成员,前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凭吊烈士。2009年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朝鲜时,与代表团全体成员、中国驻朝使馆工作人员、在朝中资机构、华侨、留学生以及中国青年代表团和艺术团成员等300余人,专程前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2013年7月,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访问朝鲜并出席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时,前往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凭吊烈士,敬献花圈。每逢清明节,中国驻朝使馆工作人员、在朝中资机构、华侨、留学生等都前往志愿军烈士陵园扫墓。

  朝鲜政府和人民,对于长眠在朝鲜国土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墓地关怀备至。每逢重要纪念日,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都会到志愿军烈士陵园纪念志愿军烈士。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推进牺牲军人遗骸返还和境外墓地维修等烈士纪念设施的管理保护工作。2013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强调要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积极稳妥推进境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保护管理长效机制。

  祖国不会忘记为捍卫人类正义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儿女。今年3月28日,中国政府以高规格的仪式迎接437位志愿军遗骸回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迎接仪式并讲话,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烈士工作的高度重视。

  尊重和厚待阵亡烈士,是弘扬烈士精神,传承民族气节的重要举措。以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敢于牺牲为主要内容的烈士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不竭动力。尊重和厚待阵亡烈士,是为了牢记历史,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尊重和厚待阵亡烈士,有利于增强军队的凝聚力。英雄们的高尚品格和动人事迹永远激励着广大官兵,自觉投身到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中,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积极贡献。

  时逢清明时节,我们更加怀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他们的英名将永载史册!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