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藏天空":第二部全面反映西藏民主改革历程影片

2014年04月04日 09:32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自1963年的影片《农奴》后,中国的银幕上再没有出现过一部全面反映西藏民主改革历史进程的影片,直到《西藏天空》的出现。《西藏天空》从立项到上映历时逾5年,全部在西藏实景拍摄,过程曲折艰难。昨天,该片制片人祁伟礼向本报记者讲述了该片的创作过程,他说:“一直以为自己会扛不下去,但最终还是扛住了。上影向来有拍摄现实主义题材和艺术影片的传统,所以,这一次,我们拼了。”

  祁伟礼说,《西藏的天空》于2008年立项,之后光是寻找编剧就花了一年半,到阿来已经是第7位。早在影片立项后,祁伟礼便与当时的创作组进藏采风,在西藏呆了3周,离开时每个人都流了鼻血,连走路都很难。回到上海后,他一度萌生了在摄影棚拍摄的想法,但上影集团的领导坚持认为,要真实地展现西藏,必须实景拍摄。从2011年10月开始,摄制组几次进藏,走遍了拉萨、林芝、日喀则等地。就拿拍摄纳木错来说,为了找到合适的机位,剧组几乎跑遍了湖边的制高点。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地方爬上爬下,既考验体能也考验毅力。10月西藏的气候已非常恶劣,祁伟礼说,连藏民都说剧组是在“找死”。

  2012年6月,影片在拉萨开机。400人的摄制组在西藏待了10个月,祁伟礼说,其间有80多人因伤因病被换下来。进藏不久,剧组一位美工师在开启颜料罐时,高原压强的变化让颜料罐的盖子像弹片一样弹到美工师的脸上,击中了他的眼睛。置景师秦枫因为高原反应突发阑尾炎并发穿孔,紧急做完手术之后,因为没有人能够替换,重新回到了岗位上,坚持到拍摄结束。

  虽说绝大部分演员都是藏族同胞,但是包括导演、制片人等主创人员和几百名工作人员几乎都来自低海拔地区,高原反应难以避免。“因为受不了高原反应,上海去的几个厨师没几天都走了。”祁伟礼告诉记者,因地势高、气压低,这里煮出来的饭是夹生的,工作人员只能一个个去跟演职员道歉。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