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可用消音设备解决广场舞难题

2014年04月04日 16:2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针对浙江省温州市某小区住户凑26万元买高音炮、用远程音响对抗的方式“还击”广场舞大妈一事,4月2日,中国文化报发微评论《广场舞问题不应无解》,从加强监管的角度指出,要让执法办公室“移动”起来,让法律条文发挥应有的作用。

  笔者赞同“恢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规执法效力的作法,同时认为更好的破解办法不是单方面压制,而是达到“舞照跳、觉照睡”的和谐,因而在此提供另一种解决之道,即从让科技为文化服务的角度出发,安装、配发或购买检测及消除噪音的设备,让广大广场舞者时时知晓“声浪”大小,从而通过加强自我约束,构建和谐的广场文化。

  笔者认为,可通过引入分贝检测显示设备,让广场、公园内的噪音大小一目了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广场舞活动参与者时时了解自己的舞曲、歌声是否超过《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所规定的对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白天不超60分贝、夜间不超50分贝的法律红线,明确噪音标准,增强遵规守法、维护他人“宁静”权益的意识。同时,这也有利于权益受损者及执法部门取证,通过合法渠道消除噪音,而非“以扰抗扰”危害邻里关系。事实上,分贝检测装置在一些城市与电子公告栏相整合且早已有之,可进一步向“舞区”推广,并将噪音标准等规定广而告之。

  让老百姓跳跳舞、唱唱歌,丰富文化生活应当被鼓励,而提供除锣鼓、服装之外的非常规设备也应成为相关部门的具体支持方式之一。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在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大、大规模配建室内公共活动空间依然困难的现实情况下,低成本、零门槛的广场舞依然会吸引众多中老年人涌向公园、广场,跳出健康、跳出精气神儿。因此,矛盾可能还有,但想办法服务舞者、解决各方需求的实际行动不能缺失。配建、配发新设备并非万能,却是立足实际的解决办法之一,远非架高音炮、鸣枪、放藏獒等恶性破解之法可比。 秦 文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