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诸葛亮首出祁山失利 嗣子诸葛乔殒命陇原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4月08日 11:58 来源:甘肃日报 参与互动(0)

  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其一生经历,自阳都而荆襄,而巴蜀、云贵、汉中,几乎涉足大半个中国。到了他的晚年,随着北伐的连年用兵,在陇原大地上也多处留下了他的足迹。

  自蜀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至蜀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的6年间,诸葛亮以汉中为基地,先后对曹魏进行过5次北伐,即所谓“六出祁山”。5次北伐为何被称为“六出祁山”呢?那是因为后人将建兴八年即公元230年秋诸葛亮待魏军于城固、赤阪的一次也计算在内,而这次魏军虽数道南侵,但半途而返,两军并未接触。而5次中,第一、第三和第四次北伐都是在陇原大地上进行的,因此,这位被后人视作中华民族智慧象征的诸葛孔明,遂与甘肃结下了不解之缘。

  首出祁山 遭遇街亭之失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今陕西眉县西南)取郿(今陕西眉县),并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今陕西太白县境内),以吸引魏军主力;而他自己则身率6万大军进攻祁山,从而揭开了第一次北伐的序幕。诸葛亮的军队一路浩浩荡荡,势如破竹,很快便攻占了今甘肃西和、礼县一带的祁山地区,并在祁山堡安营扎寨。祁山堡位于今礼县城东23公里的祁山乡,是祁山山脉突起于汉阳川的一座孤峰,四面陡峭如削,唯西有门可入,能沿曲折小径攀援至山顶。堡东9公里处为卤城(今盐官镇),以盛产食盐著名;堡西南为川口村,是出入巴蜀的隘口。而山顶则为一平坦的开阔地,且西南角有洞穴通西汉水河畔,可供军队汲水。于是,诸葛亮便在这里设立了他的北伐军指挥部,指挥蜀军继续北进。

  由于诸葛亮出其不意,再加上军队的戎阵整齐,号令严明,所以蜀军一路攻城拔寨十分顺利。南安(今陇西县东北)、天水(甘谷县东)、安定(镇原县南)三郡纷纷叛魏归蜀,诸葛亮在天水又收了姜维,一时间,关中为之震动,曹魏朝野上下大为恐惧。至此,魏明帝曹睿才恍然大悟,慌忙从洛阳赶到长安坐镇,并派大将张郃率兵抵挡蜀军。当时,张郃出兵的路线大体是沿“丝绸之路”的南道东段行进的,即由长安经固关(今陕西陇县)、大震关(今甘肃清水县东陇山东坡),越陇山而至今张川县的龙山镇、秦安县的陇城镇,然后进入天水、祁山一带。这与诸葛亮进攻关中的路线恰好是一致的。于是,蜀魏两军便在这条“关陇大道”上的军事重镇街亭展开了一场殊死的决战。

  街亭在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45公里的陇城镇,由此往东可越陇山而进关中,往南则可以下天水而入四川,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当年街亭之战的主战场就在今秦安县的陇城镇(古略阳)至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龙山镇(原断山镇)之间,即今天的连柯川一带。其地当清水河(古略阳水)谷地,多为平川,唯东南部有一山突起,东西横截,不与众山连属,名曰断山(今名龙山),成为街亭防守的前沿阵地。

  街亭之战时,诸葛亮坐镇西城(即西县,约在礼县东面的祁山与大堡子山之间),而令参军马谡为先锋,率大军与张郃战于街亭。但因马谡“违亮节度”,“依阻南山,不下据城”(近人或谓马谡所据之南山乃街亭东南之百顷塬,而非断山,可备一说),结果被张郃绝其汲道,“大破之”,街亭失守。接着,魏军又长驱直入,很快平定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令蜀军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这样,诸葛亮出其不意夺取关中的军事计划便完全被打乱了。不得已,他只好带领姜维等撤军,并拔西县民千余家还于汉中。至此,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北伐遂以失败而告终。这是诸葛亮首次踏上陇原大地。

  诸葛亮坚持“平取陇右”,先夺取天水然后再从背后包抄魏国的策略,曾遭到很多人的非议。第一个持反对意见的是魏延,他在第一次北伐前夕的汉中军事会议上就提出,由他带5000人,十天穿越子午谷(汉中通往关中的四条谷道之一,其余三条为褒斜道、傥骆道、故道即陈仓道),然后夺取长安。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没有采纳。于是,今天有很多人便认为这是诸葛亮的战略之失,是心胸褊狭,妒贤嫉能,更由此而对诸葛亮进行全面否定。这种说法比较偏颇,其实,魏延“十日出子午谷”之计无论在敌情估计、道路行进、军粮供应还是在时间安排以及袭占长安的难度等方面,都带有明显的“悬危”特点。别的不说,子午谷全长约700余里,全是穿行于山谷中,要边修栈道边行进,十天根本走不出去。两年后曹真也是由子午谷南侵汉中,结果费时一个多月,才走了一半路程。街亭之失,那是因为错用马谡所致,并非战略方针的错误。陇右为襟带、咽喉之地,而天水又是关中进入陇右的门户,只要控制了天水一带,便可随时从背后出击长安,从而保持战略的主动性。且其路况也远较东线谷道为坦易,便于大部队的运行和展开,并能避开东线敌军的严密防守,所以诸葛亮的“安从坦道”、“平取陇右”,是完全正确的。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