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宋代茶叶实行官卖制度 政府设榷茶场为专营场所

2014年04月08日 14:24 来源:成都日报 参与互动(0)

  产于成都的茶叶和源于成都的茶文化,往外传播的最重要渠道为“茶马古道”。

  汉武帝时期,连接蜀地和古印度之间的隐秘通道“蜀身毒道”由张骞发现后,再经过唐蒙和司马相如的开发,成为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它以成都为起点,把内地的茶叶和丝绸销往印度,以至更远的大夏(今阿富汗一带)。

  成都的茶叶,不仅占据了内地市场,而且远销边塞。西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因为气候寒冷,酥油茶成为生活之必需品。酥油茶必不可少的茶叶,则来自于“茶马互市”。因为茶叶之于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性,边茶输出则成为中原政府羁縻少数民族政权的重要手段;通过茶叶交换而得的战马,也是汉地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边茶贸易的重要性不容轻视。

  茶马互市之起始年代,远溯可考据于汉唐之文献,到了宋代,其规模则大幅度扩张。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北宋王朝在成都设立“提举成都府路卖茶公事”,后改称都大提举茶马司,对边茶统购统销,实施垄断经营。

  宋代的茶叶官卖制度,名曰“榷茶”。所谓“榷”,即专卖之意。政府不但对茶叶统一收购,而且设置了榷茶场作为茶叶专营专卖场所。而茶马互市的最北沿,已直抵成都。邛崃南关外之南桥,即为当年的互市之所。

  到了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宋神宗下诏:“专以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雅州和邛州(今成都邛崃)一带所出产的茶叶,名之为“南路边茶”;而灌县(今成都都江堰)、彭州、大邑等地所产茶叶,则被称为“西路边茶”——可见“成都造”在茶马互市中占了主要份额。

  明代沿袭了宋以茶博马的制度。到了嘉靖年间,四川每年颁发的茶引(可经营茶叶的特许凭证)为五万道。其中,两万六千道为行销内地的腹引,两万四千道为行销边地的边引。按每引配茶一担(100斤)计,在明代由成都每年“外贸销售”的茶叶就达到了200多万斤。

  边茶按品质分为六级:毛尖、芽细、砖茶、金尖、金玉和金仓六级。毛尖、芽细等高品质细茶,其实并不仅仅供藏卫耗用,而是由藏商转手外销,远达今日之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

  茶叶向全球传播,另一个重要渠道是海路。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来自爪哇岛的荷兰殖民者开着海船停驻我国澳门,购买茶叶销往欧洲,这是茶叶直接销欧的肇始。饮茶,在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的生活中,成为一种风尚。到了今天,茶叶与咖啡、可可并列,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成都的茶和茶文化,通过海陆两路,播向全球。何智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