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意如推新作《聊将锦瑟记流年》 称"托付知己"

2014年04月08日 23: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4月8日电(上官云) 8日下午,畅销书作家安意如携新作《聊将锦瑟记流年:黄仲则诗传》在北京与读者见面,分享创作缘起与读诗感悟,知名作家袁腾飞亦到场助阵。安意如表示,历史上黄仲则其人比较“冷门”,但诗歌成就很大,这部书意在“托付知己”,并非写给猎奇者或者追星的人看,“写此书酝酿3年。虽花费大量精力,但这也是写作的价值和乐趣所在。从纳兰容若写回黄仲则,是早已注定的姻缘。”

  解析黄仲则:黄仲则唯一能做好的便是当诗人

  黄仲则是清乾隆年间词人,江苏常州人,以诗才称名于当时。他少负奇才,却在35岁英年早逝,一生坎坷,穷困潦倒留下2000多首诗,合为《两当轩集》。“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等诗句,至今为人传诵。清代大文豪袁枚得知他去世的消息,亦曾发出感叹。

  而在安意如看来,黄仲则是个很“矛盾”的人,因为他心性骄傲而又情绪敏感,真正的才华不在于经世治国,而是写诗,“黄仲则曾有过好几份幕僚和清客的工作。但他对工作没什么热情,并不能很好的履职,唯一可以做好的就是当诗人。”

  历史记载,黄仲则曾屡试不第,在当时没有功名便意味着没有继续走上仕途的可能。黄仲则会鉴赏字画、制印,随着年纪的发展负担加重,会遭受更多现实的痛苦,困厄自身才华的发展。但安意如却说,他虽然有憾于科举,但人生际遇算不得“倒霉”。

  “黄仲则9岁时已经一鸣惊人,受到当时常州文化人的认可。16岁考秀才,在3000名子弟中拔得头筹。有次他写了一首诗,大才子袁枚为之拍案叫绝,表示‘仲则真今李白也’。”安意如介绍道。

  谈新书:写回黄仲则是早已注定的姻缘

  仲则诗、纳兰词堪称清朝文坛双璧。此次写黄仲则,安意如意在把清代诗词中最美的一部分呈献给大众,也完成自己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她在文中将黄仲则与纳兰容若做过对比,认为纳兰容若的诗作透露出的是贾宝玉式的哀愁,而黄仲则的哀愁更加根植于现实。

  “黄仲则堪称‘诗红人不红’,我早在少年时代就知道他那句很著名的诗,‘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安意如表示,她因此发现清代诗词中原来也有不可多得的珍品,而自己从黄仲则到纳兰容若,再写回到黄仲则,是早已注定的姻缘,“仲则诗是托付给知己的诗,这本书也是托付知己的书。”

  “此次写黄仲则其实早在计划之内,只是黄仲则不同于历史上声名卓著的诗人,遗留的相关材料较少;同时要从他的遗留的大批诗作中择取能够代表他人生轨迹的诗歌呈献给读者,所以写他需要花费3年的事件去酝酿,但这也是写作的价值和乐趣所在。”安意如笑称。

  袁腾飞对此表示认同,并对安意如的文学功底大加肯定。他笑称,自己买安意如的第一本书是《人生若只如初见》,那样美的文字得是在“文学酱缸”熏透的人才能写得出,“她的书创造美的意境,让读者的心能够沉淀下来。”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