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15件海上丝绸之路文物聚广州 唐青花碗瓷片亮相

2014年04月11日 14:34 来源:扬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巩县窑青花碗标本

双鸾衔绶带纹铜镜

  4月9日,由广州、宁波、福州、扬州、蓬莱、北海、南京、漳州、泉州九个城市联合举办的“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在广州博物馆开幕,来自这九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215件(套)文物精品亮相此次联展。

  该联展自2012年5月18日首展以来,已完成宁波、福州、扬州、蓬莱、北海的巡展工作,此次第六站广州,展出时间为4月9日至7月9日。展览分为九个篇章,展示这九个城市在“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还以特辑的方式穿插介绍郑和下西洋、鉴真东渡、妈祖信仰、遣唐使等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全面反映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影响与贡献,展出的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的唐青花碗瓷片、宁波的南宋旅日华侨捐资修路石碑、蓬莱的元代白釉酱花龙凤纹罐等珍贵文物,再现了昔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风采,给参观者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

  扬州双博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亮相“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广州站中,为了充分再现当时的扬州盛景,扬州遴选出26件(套)珍贵文物,瓷器、金银器、铜镜、陶器精品文物频现,其中国家二级文物9件,国家三级文物12件。仙鹤寺、普哈丁墓等一个个见证扬州与外界联系的古迹,崔致远、马可·波罗等外国使者在扬州展区内“复活”,充分体现扬州的千年文化以及盛唐的繁荣景象。

  带您瞧瞧扬州“海丝”文物

  唐代扬州对外贸易的繁荣进一步推动了铜镜、金银器等手工艺的繁荣,成为全国主要的铜器制作中心和金银器原料的集散地、加工中心。大量的铜镜、金银器在制作工艺、纹饰等方面吸收外来元素的同时销往国外。这次扬州遴选出26件(套)珍贵文物,就再现了当时的盛景。

  金银器

  嵌水晶鎏金银钗、嵌玛瑙鎏金银钗、嵌宝镶珠镂空錾花金戒指、镶串宝石镂空錾花金耳坠等。

  代表性文物:嵌宝镶珠镂空錾花金戒指

  唐代扬州是金银器原料的集散地和加工中心,金银器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成为地方向中央进贡的重要物品。

  这件金戒指器形较大,汇集了錾刻、镂空、镶嵌工艺,戒面呈微微椭圆形,中央嵌宝石一粒,四周镶嵌十粒珍珠,使戒面呈花形,指套面宽达0.7厘米,两边缘各錾刻两道扁形连珠纹,中间镂空连续纹饰带,两端与戒面连接处各錾刻一组凸出的三角形与连珠纹的组合图案,有西域风格。

  陶瓷类

  长沙窑青釉褐彩堆贴人物执壶、长沙窑青釉绿彩执壶、邢窑白釉碗、长沙窑青釉褐斑双系钵盂、广东窑青釉瓮、巩县窑三彩钵盂、巩县窑青花碗标本、长沙窑青釉绿彩盒、长沙窑三彩鹰嘴小壶等。

  代表性文物:巩县窑三彩钵盂

  所谓“三彩”,并不只限于三种色彩。除了白色(一般微带黄色)之外,还有浅黄、赭黄、浅绿、深绿、蓝色,也有少量茄紫色的。三彩釉的器物,多仿金属器,有些用作冥器。盛行于初唐以后,辽代仍流行,以后逐渐衰落。

  而扬州双博馆收藏的这件唐巩县窑三彩钵盂,钵盂口内敛,肩稍耸,鼓腹,小平底。外腹施黄、绿、白、褐四色釉,釉面斑驳交融,绚丽自然。垂釉不及底,露白胎,胎质细腻,胎体厚重。该器型敦实沉稳,极具实用性。

  代表性文物:巩县窑青花碗标本

  巩县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窑口,烧制的唐代青花主要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及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的典型阿拉伯图案纹饰,有专家认为唐代青花主要供外销,而这件巩县窑青花碗标本也证明了这一点。

  铜镜

  双鸾衔绶带纹铜镜、雀绕花枝纹铜镜、菱花双凤纹铜镜、宝相花纹铜镜、方形水银阴精八卦纹铜镜等。

  代表性文物:双鸾衔绶带纹铜镜

  唐代扬州对外贸易的繁荣进一步推动了铜镜、金银器等手工艺的繁荣,成为全国主要的铜器制作中心和金银器原料的集散地、加工中心。大量的铜镜、金银器在制作工艺、纹饰等方面吸收外来元素的同时销往国外。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是唐代诗人李贺《美人梳头歌》中的名句。双鸾镜,是唐代女性最常使用的铜镜,造型精美繁复,透露出雍容华贵的气韵。

  扬州博物馆所藏的双鸾衔绶带纹铜镜,是一面典型的双鸾镜,铜镜成八瓣葵花形,由蝴蝶、蜜蜂、绶带相间排列在花瓣中。铜镜的圆钮两侧,由鸾鸟衔绶带的图形,造型优美灵动,象征着喜庆吉祥的寓意。(通讯员 杨双博 记者 陶敏)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