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林兆华赔钱办戏剧邀请展 拒绝与商业机构合作(图)

2014年04月17日 10:04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北京人艺著名导演林兆华这些天正为宣传新书《导演小人书》,马不停蹄地开发布会、签售会。对于自己78年来的第一本书,大导似乎并不怎么上心,觉得自己“不是写书的人”,他心里最惦记的还是即将开始的第四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记者 牛春梅

  好梦总被钱打断

  今年的林兆华戏剧邀请展毫无意外地缩水了。

  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开始于2010年,大导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一些真正的好戏介绍给中国观众。梦是好梦,但作为国内唯一一个以导演工作室组织的国际戏剧邀请展,资金问题始终困扰着这个老人和他的梦。

  第一届邀请展是女儿林丛为父亲掏的腰包,最后赔了50多万元,大导觉得还行,“赔得不算多”。

  第二届邀请展靠着前一年林兆华工作室话剧《说客》巡演的收入做了启动资金,最后又亏了150万元。接下来的一年,林兆华就一直靠巡演收入还账,直到第三届邀请展启动之前,才把欠款还完。

  第三届彻底没钱了,以一个空头账户启动。继续赔。

  2013年,因为第三届的欠账还没还完,邀请展停办一年。

  2014年初,刚刚把2012年欠账还完,邀请展继续举办。不过,今年规模缩减了不少,一共只有四部戏参加展演,而且只有三部在北京演出,还不到2011年的一半。因为没有钱进行宣传,打广告是彻底取消了。媒体的推广宣传,除了微博、豆瓣、微信公众账号这些新媒体外,其余就靠“刷脸”了,仗着大导在戏剧圈和媒体中的影响力,得到了许多无偿援助。

  因为进行得太艰难,大导早在2011年就念叨着:“我不干了,干不了了!”但2012年,众多戏剧爱好者高兴地看到他“说话不算数”,继续坚持着。说到自己的食言,林兆华显得很高兴,“有好多人跟我说,你别不办了啊,我们还希望看一些好戏呢!”就是这些支持者和追随者,支撑着他勉力前进。

  没有钱也要自由

  一次戏剧邀请展全部做下来大约需要300万元,以一己之力肯定无法完成。虽然这些困难早就预料到了,但大导说自己并不想被这些问题吓倒,“我想办就办了,实在办不成了再说。”

  其实,国外许多戏剧大师都是通过和大机构合作的方式,举行一些戏剧展演工作。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合作方有歌德学院、天津大剧院,它们分担了一些成本。但即便在邀请展最艰难的时候,大导也拒绝跟商业机构和国有院团合作。

  对于这种看上去有些古怪、不必要的坚持,林兆华却认为理所应当,“在我看来,那样的话,选择剧目会受很大制约,就没有艺术上的自由了。”

  林兆华戏剧工作室工作人员介绍,其实邀请展一直在寻找赞助商,但在寻找的过程中却屡屡遭遇尴尬。当他们列出裴艳玲、彼得·布鲁克、波兰华沙剧院这样业界如雷贯耳的名字时,对方大都会反问:“是谁?”接着,在尴尬的笑容中问,“那么,你们的导演林奕华能配合做一些商业活动吗?”一番对话最后总是以“我们的导演叫林兆华”这种更为尴尬的回答结束。

  还有些赞助商会提出让参演明星参加商业活动或剪彩,但因为林兆华工作室成立25年来,一直坚持“纯粹艺术”,除了与排练、演出有关的新闻发布会、观众见面会外,参演明星也没有义务出席其他商业活动。

  “也许别人会说我们这是臭知识分子的假清高,但这是我们工作室已经坚持了25年的传统。”面对别人的质疑,工作人员通常会这么回答。

  小众艺术艰难中坚持

  在前天大导的新书发布会上,他的得力干将濮存昕“赤膊上阵”,积极助阵宣传,但他经常不由自主地就“抢戏”了,记者提问环节问的都是濮存昕还演不演影视剧。在一旁坐着的大导,似乎毫不介意被抢戏,还帮腔替濮存昕回答问题。大导早就习惯了这种冷落,“在中国,戏剧始终是小众艺术。”

  大导讲了一件事,第三届邀请展他费尽心力地请来了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的作品《情人的衣服》,这是他20年前就想做的事情。但让他意外的是,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火爆场面,国家博物馆拥有楼上楼下两层的剧场,席中只坐了一半观众,大部分还都是戏剧圈内的熟人。面对这样一个连彼得·布鲁克都不认的戏剧环境,林兆华失望地说:“中国观众对好的东西有时非常冷漠,中国戏剧的发展不会以我的意志为转移,我也不抱幻想。”

  今年邀请展的规模最终缩小了,不过含金量丝毫没有降低,德国列宁广场剧院的《朱莉小姐》与汉堡塔利亚剧院的《耶德曼》,以及波兰戏剧大师克里斯蒂安·陆帕的《假面·玛丽莲》,都称得上是国际戏剧界的重量级演出。它们票房如何,现在还不得而知。

  尽管一次次失望,但林兆华表示邀请展还会努力办下去,“在我自己心里,还有对戏剧的希望……”

  相关新闻

  林兆华出书

  “看图识字”

  本报讯(记者 路艳霞)前天,林兆华推出首部印在纸上的个人作品《导演小人书》,全书分“胡说戏”、“闲聊书”、“乱弹琴”、“穷折腾”、“瞎琢磨”五个章节,这些都是他不吐不快的人生絮叨,自称“瞎说八道”。而这位在过去五十多年戏剧生涯中不断求新求异,始终以“实验、先锋”著称的大导,此番作出返璞归真之举,通篇“看图识字、通俗易懂”,原来只为“大众好接受”。

  《导演小人书》封面上有几行烫银文字:“中戏是我的母亲,人艺是我的父亲,但是他们都不爱我。谁叫我是个‘逆子’呢?”在该书中,林兆华的“逆子精神”也无处不在,他始终与“人艺传统”较劲,多次强调“中国话剧根本没有传统”,唯独对焦菊隐创立的“中国学派”极为推崇。但“逆子”注定是孤独的。林兆华说,自己不善说、不善写,就会排戏,排了一辈子戏,又总被戏剧理论家们批评“没有理论框架”。对此,他实话实说:“我对戏剧没有使命感。中国舞台上的戏剧太像戏剧,我希望戏剧是游戏,而不是某某主义的传声筒。”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