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西梧州将实施新《条例》保护百年骑楼(图)

2014年04月17日 17:2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商住一体的骑楼建筑 刘文毅 摄

  上世纪初,大量外省和外国商人进入广西梧州经商,骑楼这种适合岭南地区气候的商住两用建筑也随之而来,并得到大量修建。历经百年变迁,在如今的梧州市河东片区,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一片总长约7公里,分布在22条街巷,荟萃中外设计风格的骑楼群建筑。该片骑楼群因建筑艺术独特、规模集中宏大,被誉为“中国骑楼博物馆”。

  近年来,梧州骑楼不少破旧损毁,甚至有些已被拆除,而且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骑楼保护长期缺乏一套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制度。2014年3月,广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骑楼文化街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一时间,梧州骑楼的保护引发了新一轮关注。

  骑楼虽美不好住

  清明小长假期间,云南游客吴杨到梧州游玩。当她游走在骑楼城驻足观望,发现骑楼样式纷繁,有仿哥特式、南洋式、古罗马券廊式。城墙上,花窗、砖雕、牌坊等代表性建筑古色古香。骑楼底下,两根立柱支撑着楼上两层或三层的民宅,既可遮阳挡雨,也可供行人在其中自如通行。骑楼外,沿街绿化植物迎风摇曳,铜雕塑逼真生动,古朴优雅。吴杨对记者感叹,住在这里的人肯定很幸福。

  然而,现实和想象总是有一定差距。康子然是骑楼城大中路段的一名住户,先后4代都居住在此。记者进入其家中看到,3层400多平方米的空间被分隔成了不同面积的15户,共用4个公共卫生间。一条昏暗的走廊,把房间和厨房分开。厨房陈旧、昏暗、潮湿。从窗户往下看,路人、商家乱丢垃圾、乱排生活污水等行为时有发生。采访中,记者发现,康子然的街坊大都居住在相似的环境中。随着现代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陆续搬离了这片老城区,将房屋转租给他人,或直接将房屋空置下来。

  更为糟糕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和缺乏维护,一些骑楼出现危情。2013年5月,南环路65号至67号的骑楼建筑突然坍塌。提起这件事,骑楼城住了几十年的黄大爷在可惜之余尚心有余悸。

  康子然表示,身边不少街坊都渴望住得安全舒服。现在留下来的大都是经济比较困难的住户。“如果有合理的安置政策,搬出去也未尝不可。”她说。

  要保楼也要发展

  4月11日,梧州市万秀区建设局为记者提供了一份最新的骑楼城住房统计数据,结果显示,目前,骑楼城片区内587栋楼房均为B级以上危房。

  资料显示,梧州多年来在推进骑楼城保护和振兴方面作了不少努力。2002年,梧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骑楼城旧城进行修复保护,翻新了22条骑楼长街、560栋骑楼群,总占地面积达1平方公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骑楼博物馆”风景线。

  “要更好地保护骑楼并传承其文化,就不能割裂骑楼‘商住两用’的初衷。”负责牵头起草《条例》的梧州市法制办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一直以来,梧州主要采用传统文化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双赢”的模式,保护、振兴骑楼城。

  近几年,梧州市政府对骑楼街区实施逐步规划开发,建设了骑楼城中心商区特色街区、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街等,并通过举办骑楼城文化旅游节、骑楼城文化形象大使选拔赛等活动,使得骑楼城得到一定发展。

  但是,受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城市新功能区规划建设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梧州骑楼城“空楼”现象不断增多,很多骑楼人气不足、商业萧条。

  据万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目前骑楼城房屋的产权结构比较分散,有私人的、企业的、混合产权等,政府难以干涉房屋使用途径以及装修风格,加上多个不同利益体之间矛盾重重、缺乏整体规划等现实情况,给骑楼城保护与发展带来了阻力。

  梧州骑楼城规模巨大,居民众多且情况复杂。梧州市法制办的该相关负责人表示,仅靠一两个部门无法妥善处理好骑楼城的各种问题。2012年,梧州市政府受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委托,成立《条例》起草领导小组,梧州市法制办、发改委、住建委等13个部门单位作为起草成员单位直接参与起草工作,并在《条例》草案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分工职责,通过立法统筹政府管理资源,形成合力,促使骑楼城得到有力保护和科学发展。

  新《条例》即将实施

  据了解,梧州市现存骑楼街区域依然是城市中传统的居民生活区、商业中心,也是游客的观光区、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区。如何平衡好保护与发展两者的关系,梧州依然在进行探索。

  即将实施的《条例》中,提出了将梧州骑楼区分为核心保护区和外围保护区两部分,让产权人自主选择“收购置换”的新内容。对此,梧州市法制办该负责人认为,按照分区进行针对性保护不失为一个改善居民生活、解决产权问题,让骑楼城得到统筹规划的办法。对于骑楼城实现保护后的开发利用,不改变骑楼建筑原有风貌,可持续传承传统文化遗存,应是骑楼开发利用的前提。

  “很多骑楼古建筑设施较为落后,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骑楼改造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梧州历史文化研究学者陈金源说,改造利用可以借鉴上海、江苏等地的成熟做法,根据当下文化旅游消费特征,挖掘出这些建筑的独特历史价值。

  一直关注骑楼城保护的中国恒企教育集团梧州校区负责人邓莹玉认为,建国前梧州最豪华的旅店新西旅店、曾有“中国第一号”之称的日升昌票号等一大批记录着城市辉煌往昔的老招牌、老商号就坐落于此。能否将它们修复利用,既不让资源闲置,让人从中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化魅力,又能让它们在现代社会发挥出其独特的经济作用。

  广西一些文化业界人士也提出,城市古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一笔经济财富,更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只有让人们正确了解古建筑的价值,才能真正意识到保护古建筑的意义。同时,在平衡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地方政府也应注重发挥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驻广西记者 冯钰珊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康子然为化名。)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