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梨园顽主马玉琪:《甄嬛传》简直太离谱了

2014年04月21日 09:5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吃打卤面就算是改善生活

  家中不仅养猫狗 还有孔雀和鸡鸭鹅

  不少读者对于生在北京、长期活跃于港台的马玉琪可能还不是很熟悉。但在京剧界,马玉琪无疑是个角儿:兼擅小生、旦角。每年从初一到初七,总有14场戏等着他;在港台16年,他不仅自己是红角儿,更是“红角儿”的老师——郑少秋、罗家英、张艾嘉、马景涛等都是他的学生。

  在收藏界,马玉琪也不愿做“玩票”——清代江南织造的布料,纯金嵌战国时代蜻蜓眼的掐丝簪子,价值20万的点翠的凤,超过10万颗的各式珠子等等,让富二代看后都不敢再说有钱。

  京剧里有“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之说,推崇的是虚实结合,讲究的是意境和虚拟。在去年五一期间上演的清末旗装戏《梅玉配》中,马玉琪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平生所藏的清代奢华头面悉数用上,穿清代的服装,戴清代的饰品,拿清代的物件,演清代的旗装戏。

  京剧、收藏和猫狗动物,是梨园顽主马玉琪的三大爱好。

  马玉琪,高寿七十有六,四季身着布衣,三餐粗茶淡饭。为京剧,每天早上,他都会在自己家院里跑圆场。好收藏,出身名门望族的他,外祖父是清朝度支部(财政部)大臣,任左堂(第一副部长),还兼任京师大学堂提调,外祖父的哥哥娶的是肃亲王善耆的妹妹、川岛芳子的姑姑。喜猫狗,家中养了16只狗,其中有12只流浪狗,很多都是他用奶瓶喂大的;每天还要定时和工人一起喂流浪猫,他会看着那30多只猫吃光了才离开。此外,其家中还养着5只孔雀和多只鸡、鸭、鹅。

  马玉琪早年曾红遍宝岛台湾,弟子高徒中不乏张艾嘉、郑少秋等红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台湾、香港,郑少秋第一个拜的我,后来罗家英、张艾嘉、马景涛都是我的学生。那时教学也是为了生活,因为他们会给我学费。在台湾8年,我的每一次演出都不担心客满与否,而是发愁票不够分。在电视台上张小燕的《连环炮》访谈,第一个是任贤齐,第二个是小虎队,第三个是我,我化上妆扮慈禧,他们都来跟我合影。”

  无收藏不成戏

  富二代到我家后

  就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好东西

  《梅玉配》由清末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先生首唱,在当年是时尚戏,之后却多年绝迹舞台。个中原因,在马玉琪看来,“这是一出派头儿戏,不仅要亮服装,演员往台上一站一戳都得像样。”于是,马玉琪在服装和派头儿上下足了功夫。满台的服装真正退回到100多年前。

  名贵的缂丝、清江南织造的布料、精良的平行刺绣、清代的百褶裙和麻衣、松石的朝珠、和田玉的梅花头饰、纯金嵌蜻蜓眼的掐丝簪子和苏绣手帕、精致香囊……这些物件,都将出现在《梅玉配》中。每一样都是收藏上品,都可谓价值连城。它们都来自马玉琪多年的收藏。

  “一条清代的‘百褶裙’是上世纪90年代初花1500元买的;紫色的麻布衣是清代平常百姓穿的;一件藕荷色的衣服是用清代旗袍料子新制作的;一件上绣寿桃和云浮的礼服是仿《台湾宫廷收藏礼服》一书中的样式做的;而一件下绣海水红崖的大礼服则是庆典场面上穿的,穿时则一定要戴朝珠;一块上有石榴等喜庆图案的绿色料子,来自真正的清朝宫廷,下端印有‘江南织造臣七十四款’字样。为了替换一件此次演出不适合穿着的黄色服装,我要送去剧装厂赶制一件,大致需要15尺,这匹料子算是‘毁了’。我知道这个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还原清末的生活,但我们会根据资料尽量去做,我相信新料子或是老料子自己会说话。”

  这出可以冠之以“奢华”的《梅玉配》,排出后仅于去年在湖广会馆演过三场,马玉琪说,“即便是下午2点开演的非黄金时段,场租也要一万五一场,加上乐队、群众演员等,演出成本大概是5万一场,靠票房很难收回成本。”反观这批价值连城的行头,马玉琪甚至都无法估算其目前的市价,“很多东西都是以前做的,换作现在根本做不起。现在一件服装的绣工大概就要5万,这还是给我的朋友价,而拿到苏州去绣则要15万,可以说件件都是工艺品。那件缂丝,一个熟练的工人一天工作8小时只能织4寸。江南织造的料子是90年代初从一位朋友那里收来的,共三匹,每匹5万元。一套1982年在剧装厂制作的插在旗头上

  的点翠的凤,当时花了2000元,现在则要20万,30年翻了100倍,而且已经找不到这么好的翠了,更别提上面还镶有战国时的蜻蜓眼。现在做饰品,一克黄金连工带料就要800元。而上世纪80年代初买清朝的老布料也才不过几百块。”

  礼服必配朝珠,手帕、香囊虽小,但一件也不能少,《梅玉配》的舞台绝对遵从清宫祖制,其中一串朝珠都颇有来头。“这串由海蓝宝石、蜜蜡、珍珠和绿松石串成的朝珠,缘于佛教的念数,原来是108粒,到了清代,上至皇帝下至五品官员,都可戴这种装饰品。一边两串、一边一串,女的是两串在右,男的是两串在左。念经时边念边拨,30粒都拨下来就念了一遍。”而在马玉琪看来,“绣工上佳的蝴蝶手帕,镶嵌红蓝宝石的纯金掐丝头饰,内放干玫瑰、干茉莉或薰衣草的刺绣香囊,这些小饰物如果用假的,那么和用真的效果会完全不同。”

  马玉琪的收藏在京城赫赫有名,由于出身名门望族,加上姨夫是民国时天津的大藏家张淑诚,进入戏校后,受到梅兰芳、姜妙香等人的影响,马玉琪很小便钟情于文玩收藏。在他的收藏中,甚至有超过10万颗珠子,很多他在台上或是生活中佩戴的,都是自己亲手穿的。“无论是全堂金丝楠木家具,还是戏服、字画,都是我一颗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挣的,还有,富二代到我家后就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好东西,不再随意挥霍了。”

  不疯魔不成活

  《甄嬛传》太离谱是在误导观众,《雍正王朝》里怎么能唱道光朝的《空城计》?

  在正已祠整整一上午的排练,马玉琪始终穿着“花盆底”稳稳地站在台毯上。虽然身上有着旧时梨园艺人对于旧礼和文玩的精通与偏好,但他却不好麻将、不打牌,在港台16年没去过夜总会,优质作息延续多年。“多年前,就连年三十我也从不熬夜,因为从初一到初七有14场戏等着我呢。至今我的餐食就是高粱米粥、绿豆大米粥、芝麻酱面、窝头,吃打卤面就算是改善生活。一个月我和工人就一瓶一斤装的橄榄油,我常跟他说,你每次少放点油,要是吃完了咱俩就白水煮菜。”

  虽然与港台演艺界渊源颇深,但他对港台文化却不敢苟同。“上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中国的传统文化被港台电视剧毁了,我特别认同。包括现在的清宫剧我最不爱看,其中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甄嬛(他强调这个字的发音念‘宣’)传》,简直太离谱了。那时宫廷根本不可能发生太医跑到宫里与妃子乱来的事;雍正与他十七弟的关系最要好,两人岁数相差很多;而太监与宫女碰面时,太监都是要面朝墙的,等宫女过去后再走,根本不可能说话,更别提相好交往了。”

  作为梨园人士,马玉琪更是对很多清宫剧中出现的戏曲场面硬伤直言不讳,“过去是男班、女班各自为政,男女合演1930年才出现;再如胡玫导演的《雍正王朝》里唱的是京剧《空城计》,但京剧形成于道光,之前盛行的应该是昆曲。还有很多礼仪也是错的,比如满族妇女磕头,正确的是右手向上扶头身体往后坐, 走路要走一条线,但在电视剧中几乎没有正确的展示。”而在马玉琪看来,最接近宫廷原貌的展示是1948年唐若青、周璇主演的香港电影《清宫秘史》,“那里面唐若青演的慈禧太棒了,后来我听说那部电影是把一对清代的王爷夫妇高薪聘请到香港当顾问。电视剧给了观众太多的误导,但我们的戏里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文/本报记者 郭佳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