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可否倡导“准时下班文化”?

2014年04月21日 13:20 来源:重庆商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东莞一工程师刘先军“过劳死”的报道,引发舆论强烈关注。记者追踪采访发现,超时加班在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存在普遍性。

  当“加班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并且被奉为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刘先军的“过劳死”就不会是类似悲剧的终点。实际上,盘点近年来发生的劳动者“过劳死”案例就会发现,超时加班正成为摧残劳动者生命健康的主要元凶,在多数“过劳死”案例的背后,都能发现劳动者加班或“被加班”的魅影。

  那么谁能帮助劳动者从无休止的加班中解脱出来,维护其正当合法的休息休假权益?答案只能寄望于对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完善,以及各项法律法规在现实中的严格执行。

  比如,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对企业的罚款“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这意味着,新闻中提到的刘先军生前供职的东莞市德创实业有限公司,其最终面临的最大处罚金额也不会超过55000元。可是,几个企业会把如此轻微的违法代价放在眼里?

  换句话说,现阶段必须对相关的法律条款进行完善,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提高对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让其不敢以任何形式强制劳动者加班。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准时下班文化”,鼓励企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向效率要效益,而不是向加班要效益。当“准时下班”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成为所有企业领导和管理者的一种法律、制度与道德自觉,劳动者“被加班”问题才会得到解决或缓解。 苑广阔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