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舌尖2》开播 煽情手法被指有讨好观众之嫌

2014年04月21日 17:18 来源:西宁晚报 参与互动(0)

  网友评价:第一季是张艺谋电影,第二季是贾樟柯电影

  在众多吃货翘首期盼下,《舌尖上的中国2》(以下简称《舌尖2》)18日晚9时如期开播。首集《脚步》中,蜂蜜、乐山嫩豆花、山东杂粮饼、跳跳鱼等民间食材和美食一一登场亮相,但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食物背后人与美食之间的人生百态。和上一季不同的是,首集《舌尖2》更偏重于讲故事的叙述方式,让不少观众觉得耳目一新。不过,也有观众对故事的表达方式发表不同意见,认为这种煽情手法有讨好观众之嫌,虽然拍摄水准依然很高,但美食的篇幅却因此大为削弱,让吃货们看得不是很“解馋”。

  讲故事手法获得大多数观众肯定

  早在开播之前,总导演陈晓卿就曾强调,《舌尖2》和上一季的最大区别就是更突出食物背后人物的故事。随着18日首集《脚步》的开播,记者注意到,这一集中导演将食物的呈现都融入于故事之中,开篇职业养蜂人谭光树夫妇俩的故事,便是以蜂蜜为线索,又把乐山嫩豆花这样的“路菜”嵌入故事之中,来讲述奔波路上人们品尝辛劳与汗水的苦辣酸甜故事,同时呼应《脚步》的片名。

  有意思的是,这一新变化随后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讨论。大多数观众对此表示出了赞赏之情,认为这一季的《舌尖》融入了乡情、亲情的人文关怀,显得文艺气质十足。有观众评论说:“《舌尖2》不是个单纯的美食节目,而是用食物串联起人类情感的记录,令人动容、动心、动情!”也有持“反对意见”的观众认为这一表现手法太煽情,以前看《舌尖》是为了看好吃的美食,但现在却靠感情线串联其中,食物的比重少了,看起来就不够解馋。

  对于观众的反应,陈晓卿其实早有预期。此前接受采访时他就表示过,美食和人物的比重很难两全,其实第二季美食拍摄的总量并没有下降,只不过故事更抓人了,可能就会给人吃的成分少了的错觉。

  不再关注特殊食材

  与第一季开篇即是松茸、嫩笋这样的特殊食材相比,《舌尖2》中所展现出的均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材。网友衡门老费就赞道:“看了《舌尖2》,顿时回忆起小时候,假如我要写,肯定会写一篇《舌尖上的记忆 ——祖母的厨房》,回忆小时候爷爷奶奶那一辈别出心裁的美食。把普通的食材做成舌尖上的美味,留在快乐的童年,是时间永远无法抹去的心路历程。”网友“我爱媚头”点评称:“《舌尖》第一季是张艺谋的电影,华丽、堆砌,犹如2008奥运会的开幕式,恨不能把所有中国人独有的美味以最美妙的画面呈现给大家,而第二季则是贾樟柯的电影,平实、记录,将镜头对准普通人,让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材告诉我们食物对于我们的真正意义。这一季,野心更大了。”

  导演李勇表示:“我们在第二季加重了人物的故事和情感,这是在第一季里做得不够的地方。也因为第一集的主题是‘脚步’,所以故事比较沉重。”不过他否认每一集都是“催泪弹”,“比如第二集,就非常紧凑,很有电影的感觉。到了‘家常’的时候,更多的就是家长里短的故事。温暖是我们的主线,但并不一定是催泪。”

  周播模式挑战舌尖收视

  《脚步》之后,观众们还要再等一周才能再度与《舌尖2》见面。延续《脚步》的风格,第二集《心传》将聚焦中国传统烹饪手艺的传承和流变,并以厨师为主角,寻找那些消失了的和即将消失的美味。

  不过,这次全新的周播模式是否会让观众接受,也是此次《舌尖2》面临的挑战之一。陈晓卿表示,最早拍摄时的确没有周播安排,因此节目在制作时都是按照日播结构,也没有考虑进周播的因素。不过,随着台里定下周播策略,导演组针对这一变化,对片子进行了一些结构和顺序上的调整,但是周播究竟是好还是不好,目前来说没有办法给出答案。

  事实上,陈晓卿强调国外所有的优秀纪录片,比如《人类星球》、《非洲》、《我们的故事》等都是采用周播的模式,这也给了《舌尖2》信心来做这一尝试。不过,他表示不会效仿周播电视剧来给纪录片设置悬念,以此吸引观众收看,相比于这些所谓的专为周播做出的设计,更重要的还是在于纪录片本身内在的品质。

  据悉,此次《舌尖2》起用了8位年轻导演,他们各自承担一集的拍摄任务,可谓是一次集全国纪录片精英之力的创举。6月6日将播出最后一集。

  本报综合消息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