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旱峡沟发现1.1亿年前蜻蜓化石 多数残缺(图)

2014年04月25日 09:23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说谜

  日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研究员张海春表示,研究小组在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西南25公里左右的旱峡沟首次发现了1.1亿年前的蜻蜓化石,进一步揭示了巴依萨昼蜓的扩散途径。“这些蜻蜓化石,虽然有30多块,但都没有身体,只有一块标本是接近完整的1个前翅和1个后翅压在一起,其他的标本都是翅膀碎片。”张海春推测,当时的甘肃玉门没有现在这么荒凉,因为蜻蜓从幼虫到成虫,都需要水,所以那时玉门地区应该有一个湖泊。而巴依萨昼蜓就生活在湖泊附近,它们死后,掉落在湖中,身体变成了鱼的美食,而翅膀被遗弃,有些变成了化石。没有被鱼吃掉的蜻蜓的身体在细菌作用下逐渐离散、破碎,翅膀由于比较有韧性而保留下来成为化石。另外一种可能是,蜻蜓在湖边死亡后,被水流冲到湖泊中,在这个过程中,身体逐渐磨损、腐烂,而翅膀也变得破碎。在变成化石的过程中,火山灰也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