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建学者20年钩沉琉球汉诗:"琉球文化带有福建印记"

2014年04月26日 13: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福州4月26日电 题:福建学者20年钩沉琉球汉诗:“琉球文化带有福建印记”

  作者 林春茵

  “琉球汉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移植的文学产物,琉球文化至今带有福建乃至中国的印记。”这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裔六探“琉球汉诗”的结论。

  琉球群岛,古为琉球国,今为日本冲绳县,明朝时为中国宗属国。黄裔教授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琉球汉诗的研究,“可以管窥中国文化对外的影响传播力。”

  年逾古稀的黄裔教授说起当年接触琉球汉诗的巧合,似仍历历在目。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好友、福建师范大学的同事徐恭生教授发现了福州仓山区长安山一代的清代琉球人丛葬区,这些渡海而来、客死福州的古琉球人在当时引发了学者们的关注。此后,徐恭生和其他教授在赴日讲学期间,专程从冲绳收集一批诗集史料,交给黄裔。

  “后来福州市政府为这些琉球墓群在长安山公园旁建造了墓园,至今仍有冲绳人清明前来扫墓。”黄裔拿出一叠泛黄的资料,“从1995年起,我也持续写出了六篇论析,每一探,都有新发现。”

  黄裔介绍说,明太祖朱元璋1372年与琉球建立宗属关系,当时琉球使者到中国来,走海上登陆长乐或连江,入福州,再转经浙江北上。位于台江南江滨公园的“柔远驿”,就是明清用于接待琉球国官商的地方。

  “他们进贡甘蔗、土布、螺壳,明太祖就赐还绫罗绸缎、中药和先进技术。”黄裔认为,汉文化自始东渐,1392年,明太祖派遣“闽人三十六姓”迁至琉球,聚居在久米村,“这些人带去文字、语言、习俗,乃至四书五经,在琉球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方位移植。”

  这以后,直至1879年琉球国被日本“废藩置县”禁用汉字,汉字一度是古琉球的书面语,这也是“琉球汉诗”的时间界限,黄裔因此将其形容为“掠过冲绳文学天空的一颗流星。”

  但在史料中,琉球汉诗的内容丰富多彩,更不乏工于音律者。“清国诗坛,他也是周边国汉诗人中最有影响的一位。”黄裔递给中新社记者一卷雕版印刷的程顺则《雪堂燕游草》,“这位最高产也最负盛名的汉诗人曾带回大量中国的经书史册,并推动国学在琉球、日本的教育,成为琉球汉学奠基人。”

  黄裔说,程顺则诗作中,闽都风情比比皆是,“尤其是看得出汉文化意识形态的浸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忠、孝、节、义、仁,都有所体现。”

  “蔡大鼎的诗作也集中体现福州和琉球的文化渊源。”黄裔继而又根据清朝光绪年间琉球人蔡大鼎的《闽山游草》道出,蔡大鼎曾作为外交使节在福州住过八年,“鼓山、于山、乌山和镇海楼等具象或意象,经常出现在他的游历诗,也不乏跟福州历史名士的答对诗,福建元素很突出。”

  黄裔还向记者援引另一本用福州方言写的民歌集《唐歌唐跃集》指出,该民革集“更能直接说明福建和琉球的关系”,虽“很粗糙”,但这是久米村的民歌结集,至今仍有后人回福建寻宗问祖,所以“很珍贵。”

  问及探究琉球汉诗的困境,老教授说,是史料难寻。“琉球历史上经历三次亡国,尤其是1879年明治政府禁令汉字,汉诗遭大量销毁,再至二战战火将冲绳焚为废墟,文物几经浩劫,汉诗更难以寻觅。”

  然而,仍能给黄裔慰藉的是,这段中琉关系在今天依然传递“和平、友爱”。

  2001年第13届中琉关系历史国际学术会议上,黄裔观赏到复古的“琉球御座乐”,这是过去琉球人为迎接中国使者贵宾所作的礼乐。也是在这次学术会议上,恰逢一位名叫赤岭守的日本教授生日,学者们其乐融融地为其庆生。

  追述往事,黄裔记忆犹新,“乐器都是中国的礼乐器,演奏的冲绳老人们表示仍然非常崇敬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黄裔也记得,他曾在纪念册上为这位因中琉历史而相逢的日本友人题道,“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