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隋炀帝墓出土文物在扬州开展(图)

2014年04月28日 16:56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扬州博物馆展出的隋炀帝墓出土文物:铜编钟、编磬 本报通讯员 南琼摄

  扬州博物馆展出的隋炀帝墓出土文物:彩陶执盾武士俑 本报通讯员 南琼摄

  参观者在扬州博物馆留下对隋炀帝的评价。 本报通讯员 南琼摄

  近期,备受关注的江苏扬州曹庄隋炀帝墓在获得社科系统评选的“六大考古新发现”之后,又入选“全国考古十大发现”。随着隋炀帝墓出土文物在扬州博物馆亮相,隋炀帝墓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隋炀帝墓到底迁葬过几次?隋炀帝真如传说中那样荒淫无道?隋炀帝亡国源于“政绩工程”?隋炀帝墓的发现对当代有什么启示?日前,“流星王朝的遗辉——隋炀帝墓出土文物特展”在江苏扬州博物馆开展,记者参观了该特展并采访了扬州博物馆名誉馆长顾风研究员。

  顾风告诉记者,就目前出土的文物来说,可以判定这两座墓的主人就是隋炀帝和萧皇后。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一号墓内出土的墓志,墓志明确记载墓主为隋炀帝,开头即写道“隋故炀帝墓志。惟隋大业十四年太岁……帝崩於扬州江都县”,这与史书中记载的江都宫政变隋炀帝被弑于扬州的时间、地点相吻合。同时,墓内出土了两颗牙齿,经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属于50岁左右的男性,这也与隋炀帝遇害时的年纪一致。墓中出土的十三环蹀躞金玉带、鎏金铜铺首等高规格的随葬品都与隋炀帝的身份相匹配。

  尚存的几点争议

  虽然墓主人身份已经确定为妇孺皆知的隋炀帝,但关于墓葬本身还存在不少争议:隋炀帝墓是否被盗?隋炀帝墓到底迁过几次?发现的墓志是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放进去的?此次展出的隋炀帝两颗牙齿引来了很多关注。有人质疑,为何只剩两颗牙齿,隋炀帝尸骨去哪了?如果是盗墓者所为,他们又怎么可能盗取尸骨?

  顾风认为,二号萧后墓已发现明显的盗洞,但一号隋炀帝墓被盗的可能性不大。隋炀帝墓由于当时仓促修建,加之建筑材料粗劣,可能早期就发生塌顶。不仅墓主人身份不易判断,也给盗墓造成了困难。另外,隋炀帝墓没有被盗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十三环蹀躞金玉带的发现,这是目前国内出土的等级最高、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金玉带,堪称稀世珍宝,盗墓者不可能在盗墓过程中遗漏如此珍贵的文物。

  史书记载隋炀帝墓一共迁了四次,曹庄墓算哪处呢?

  据《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史籍记载,隋炀帝墓有过多次改葬的记录:大业十四年(618年),炀帝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江都太守陈棱将炀帝改葬于吴公台下。武德三年(620年)、武德五年(622)年,唐高祖李渊两次下诏改葬隋炀帝。因此,有专家认为,此次发现的曹庄是第五次迁葬地。但顾风认为,隋炀帝墓真正的迁葬可能只有一次,即陈棱把隋炀帝的棺柩从江都宫流珠堂迁葬于吴公台,而曹庄墓很可能就是位于吴公台附近的墓。

  “改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迁葬,将坟墓从一个地方迁往另一个地方,另一种是墓址不变,只是在墓中又放入随葬品。”顾风说,“从江都宫迁至吴公台,这是隋炀帝墓的第一次迁葬,也可能是最后一次迁葬。根据史籍记载和对地理位置的考察研究,雷塘和吴公台应是同一个地域的两个地标建筑,唐代的改葬不是将陵墓从吴公台迁到雷塘,很可能只是将这座榛莽丛中已经塌顶的残墓重新整修,并放入了一些随葬品。”

  推断曹庄隋炀帝墓为陈棱将军所造,顾风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陈棱将隋炀帝棺柩从流珠堂重新挖出来,曾停放在江都宫内,时间长达几个月,这段时间应该是陈棱在为隋炀帝造墓。另外,曹庄隋炀帝墓使用的材料都是江都宫城墙用砖,且为江都宫工程淘汰的带有明显烧造缺陷的残次品砖,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造墓的仓促和草率。如果唐代按帝王规制实施迁葬的话,墓葬的形制、质量就不可能是这样的了。

  至于隋炀帝墓志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放入墓中的,各方意见不一。根据墓志上出现的“贞观元年”四字,可以肯定,该墓志不是在隋炀帝初葬时放入的。肯定是在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放入的,也有学者认为是在萧后与隋炀帝合葬时放入的。

  功过世人说

  历史上,隋炀帝一直以荒淫无道、凶残暴虐的形象出现。千百年来,他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昏君与暴君的典型。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隋炀帝认为光靠武力征服南方是不够的,他即位前在江都(今扬州)做扬州总管期间,就广纳江南贤才,对宗教领袖礼遇有加,还效法东晋著名宰相王导,学习南方语言,从而缓和了南方人的敌对情绪。此外,隋炀帝还从巩固政权长治久安的大局出发,规划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使北方政治中心和南方经济中心得以联系在一起。运河的开通,更直接促进了扬州的繁荣昌盛。

  隋炀帝一直为世人诟病的一点就是荒淫无道,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他三下扬州看琼花的传说。“这些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是宋代以来传奇、小说、演义等民间文学作品的编排、虚构和歪曲。隋炀帝在位13年,的确马不停蹄地到处巡游,但巡游并不是为了游玩,而是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实现有效统治。”顾风说,“隋炀帝的两个儿子都是和萧皇后生的,如果隋炀帝真像传说中那样荒淫无道,那他肯定会有很多儿女。而且正史记载,隋炀帝和萧皇后关系非常融洽,直到隋炀帝被杀,萧皇后一直陪着他。”

  隋炀帝以极大的魄力进行变革。然而他急功近利,最终走向了灭亡。顾风说,隋炀帝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帝王,从他“大业”的年号就不难看出。他是以尧舜为榜样,企图建立前无古人的功业。据唐史学者胡如雷估算:在隋炀帝即位后的八年内,他一共兴修了22项大的公共工程,平均每年征用400万人次的劳动力,将近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隋炀帝急功近利,大兴土木,滥用民力,最终导致百姓起义,天下大乱。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缢杀,一代帝王就此陨落。

  在展厅的最后位置,立着一个墓碑形状的留言牌,上面已写满了参观者对于隋炀帝的评价。“没有秦隋,何来汉唐”“功大于过,一代英帝”……这是观众的观后感,是当代人对这一位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发自内心的评价。

  以史为鉴则明

  从隋炀帝墓被发现到如今墓中文物展出,隋炀帝墓一直饱受争议,但面对质疑,考古队并没有一味争辩,而是继续专注考古,用考古证据说话;同时,又兼顾公众的期待,及时与媒体和公众对话,合法、及时、科学地公布成果。

  2014年4月隋炀帝墓出土文物在扬州博物馆与公众见面。“从去年3月发现隋炀帝墓,到展出文物,仅历时1年零1个月,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顾风说,以前,如此重大的考古发现必须经过专家研究后才能给老百姓看,研究过程至少需要几年时间,想做相关研究的专家由于接触不到考古资料只能耐心等待。而时间一长,老百姓的热情也下去了。此次出土文物很快展出,既能满足公众的期待,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又能促进考古界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推动对隋代历史的研究。

  “一个短的秦后面接着一个长的汉,前面一个短的隋,后面连着一个长的唐,这个现象非常值得研究。”顾风认为,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和隋炀帝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大刀阔斧搞改革、大兴土木搞建设,这些都为封建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封建帝王,秦始皇和隋炀帝都有着雄才大略,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太急功近利,不顾百姓死活,滥用民力,把本来造福于民的伟大工程,干成了天怒人怨的“政绩工程”,“政绩工程”和百姓幸福安康形成了对立面。如何处理好民生需求和“政绩工程”,对于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警示。(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南 琼)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