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革命先驱刘伯刚:以教书掩护地下活动(图)

2014年04月30日 09:55 来源:深圳晚报 参与互动(0)

青年刘伯刚

1930年的东莞中学正门。本版图片均由刘和宇提供,陈建平翻拍。

  今年清明节,刘和宇和往年一样带上全家儿孙十几口人,到父亲刘伯刚坟前扫墓,敬香祭拜。花前洒泪,相思人老,夕阳朝朝易下西墙。一位革命先驱者的飘零生涯,以及他带给这个家庭的离合悲欢,却难以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隐没。

  一个封建官吏家庭的长子,年少即离开家乡到东莞中学求学,受革命思潮的影响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东莞青年团地委书记。之后被组织安排到广州参加农讲所学习班,担任过广东省农会《犁头报》编辑。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回乡开展革命斗争,临危受命担任第二任中共宝安县委书记,发动组织宝安暴动。革命进入低潮时,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地下活动,但因叛徒出卖遭到国民党反动派通缉,被迫经香港移居马来西亚、新加坡继续从事革命工作。他将妻子和二子三女送回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自己孤身一人在南洋坚守,过着星夜只灯、愁多眠少的日子。这位饱受革命烽火考验与时代风涛洗礼的人物,就是东宝地区早期革命者刘伯刚。

  1

  小小少年 心忧天下

  刘伯刚,原名刘柱安,字伯刚,1905年出生,宝安县平湖村人。其父刘托恩曾担任增城县长黄奂中属下的区长兼标统,民国三年至五年任粤督振武将军委员,任内为官清廉,颇有民声。为传承并扩大家业,在刘伯刚上完小学之后,刘托恩便于1922年将儿子送至远在百里之外,新事物新风气易于输入,交通和教学条件也更好的东莞中学(旧制四年)就读。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军阀连年混战,苛捐杂税繁多,社会混乱不堪,百姓生活艰难,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掠夺资源,划分势力范围。东宝地区虽是鱼米之乡,自然禀赋较好,但由于军阀开放烟赌,纵兵淫掠,强征捐税,民生日益凋敝。目睹这些社会现状,刘伯刚常常独自向壁沉思叹息,英气俊逸的脸庞多了几分忧愤。

  此时的莞中,已经有了共产党员活动的身影。1924年冬,中共党员、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莫萃华入住东莞中学学生宿舍,发展党员,在东莞中学建立中共东莞县第一个党支部。他和李本立(东莞县洪梅区黎洲角人,东莞第一任团委书记和中共东莞首任县委书记)团结了刘伯刚、黄国器、李鸿举、李鹤年等一批进步学生,经常在一起阅读《向导》、《共产主义ABC》、《少年先锋》等进步书刊,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讨论时局变化,探寻革命真理。11月,莫萃华发展他们加入了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于是,在东莞中学的校园宿舍,在东莞中山公园的花径凉亭,便时常回荡着这群意气风发、心怀家国天下热血青年的慷慨陈辞,见证着他们渴望济世救民、改变中国积贫积弱面貌的干云豪气,也刻下了他们坚定有力、向往光明美好未来的青春脚印。

  2

  愿佩倚天剑 不做一书生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广东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1926年初,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要求东莞迅速成立地方委员会。3月,刘伯刚与李本立、周棠一起被派往广州学习训练一个月,为培养干部、建立团组织作准备。作为广州农讲所的学员,刘伯刚还在广东省农会《犁头报》做过编辑。4月12日,在广东区团委李耀先的指导下,在莞城召开了由18人参加的东莞各地团代表会议,刘伯刚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推定李本立为东莞团地委书记。

  加入李本立领导的新学生社,参与创办学生杂志宣传革命道理,到位于莞城梅墅旧址的节孝祠夜校为工农群众上课,联合工农和各界革命群众的力量公审并押解东莞第二区区长、反动贪官祁逊孙到广东省监察院处理……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刘伯刚每天早晚奔波忙碌,对党团组织交给的任务一一落实办理,成了李本立的得力助手。

  1926年5月,东莞共产党特别支部改为东莞地方委员会,由于李本立接替已调省工作的莫萃华,担任首届中共东莞县委书记,东莞团地委书记一职由刘伯刚担任。

  3

  配合广州起义 组织宝安暴动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中国革命风起云涌。

  深圳人民素有革命的光荣传统,是广东建立党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1925年7月,中共宝安县支部成立。1926年3月,成立了作为县一级领导机构的中共宝安县党部,推选龙乃武为县党部负责人。宝安县7个区的农民运动蓬勃开展,农会对基层事务拥有了极大的话事权。但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国共合作破裂,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遭到搜捕杀害,龙乃武出走香港,农会也自行解散。

  在白色恐怖弥漫、革命处于低潮之时,刘伯刚奉命从东莞回到宝安,一边宣传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一边秘密动员转入地下的农会骨干起来武装斗争。1927年12月上旬,为做好配合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中共宝安县委进行了调整,产生第二届委员会,年仅22岁的刘伯刚担任县委书记。县委机关设在五区楼村,隶属中共广东省委领导。

  此时,中共广东省委派傅大庆到楼村传达省委指示,要求宝安县委组织200人的工农革命军,限12月13日前进军深圳,会同铁路工人夺取火车,直趋广州接应起义。刘伯刚一面与郑奭南(曾任中共宝安县委第一任书记,时任东宝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商议人员组织与行动方案,一面火速赶回平湖,找到党组织力量一直较强的山厦党支部负责人严凯祥、严仲喜,向他们抽调一批革命意志坚定勇敢、能打能跑的党员和农会积极分子参加行动。

  由于当时交通、通信落后闭塞,加上反动派的封锁,直到12月12日,宝安县委才得知广州起义已于11日提前举行的消息。刘伯刚、郑奭南、潘国华等县委领导考虑到离广州路途较远,带领的队伍人数多,恐在路上遭遇不测,经商议决定攻打反动势力较为薄弱的深圳墟和南头县城,就地发起宝安武装暴动,策应广州起义。

  14日,由郑奭南、刘伯刚率领的宝安工农武装第一大队分四路攻入深圳墟,包围了国民党军警机关,击毙警官1人,俘虏区长兼警察局长陈杰彬,缴获枪支10多支,仅用一小时就结束战斗,撤退到乌石岩集中。潘国华率领的第二大队在攻打南头城时因敌人据守城墙深沟抵抗,强攻不克,也退至乌石岩会合。

  第一次宝安武装暴动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但也遭到反动派的疯狂反扑。当时的国民党宝安县长邓杰极为震惊,亲率3倍于革命武装的县兵及反动民团围剿乌石岩,企图斩尽杀绝共产党员。因敌强我弱,工农革命军且战且退,被迫离开宝安转移至东莞梅塘东山庙屯扎,县委驻地楼村陈氏宗祠也被烧毁。

  宝安暴动失败后,刘伯刚身份暴露,被广东省委安排到香港暂避。之后的革命生涯,他又经历了几多波涛风险,请留意下期报道。(深圳晚报通讯员 陈建平 文/图)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