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一清朝老宅:古装民国戏根据地(图)

2014年05月05日 14:58 来源: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门上精美的雕花。

吴家账房的正宅。

门口的青石板有晴雨表功能。

  去过横店,那里常年盘踞着数十个剧组,是古装和民国戏的根据地。可是你是否知道,在南京,有一座始建于清朝中期的老宅。这个住着四代人的民宅,十多年里,也是各大影视剧里的宠儿,吴若甫、梅婷、陈瑾、宋春丽、丛珊、斯琴高娃、李幼斌、陈德容等都在这里拍过戏。近日,记者来到这个位于钓鱼台87号的老宅,听一家人讲述剧组上演的趣事和老宅的历史。

  上电视剧最多的南京老宅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钓鱼台87号就经常出现在各大电视剧中。据房子的主人回忆说,一开始家里来剧组,门口都会有很多市民围观,大家都觉得很新鲜,想看看拍戏究竟是怎么样的。而现如今,不仅吴家人,甚至街坊邻居们都已经习惯了,最多探个脑袋说一句:“他家又拍戏了!”

  电视剧组最常取景的地方是吴家堂屋。30平方米不到的房间古色古香,门窗雕花、大梁雕饰等均较为完整。除了必要的桌椅,和现代家庭必需的电器冰箱,并没有多余的摆设。“这房子是我家祖上留下来的,已经100多年了。很多电视剧需要老景,我们家的房子这么多年几乎没有动过,以前的老东西质量非常好!”吴福馨说,虽然她不清楚四周木墙的材质,但这么多年来,都没变形。地上的大青石更是晴雨表,天一要下雨,它就返潮,天晴地就发白。而更让现代人望尘莫及的是屋子有五六米的层高,宽敞,透气。

  据介绍,钓鱼台87号只在十几年前翻过瓦,“那个师傅来弄的时候,还说我们这个房梁质量非常好,再住100年估计也没有问题。”记者看到,屏门上至今还保留着一副同治、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的对联:紫芝朱草寿考宜家,和壁隋珠辉光照国。

  100多年前它就是豪宅无疑

  “现在这种老宅不好找,剧组的人口口相传,一般要在南京拍年代戏,都会找到我们家来。”虽然家宅多次入戏,但吴福馨开玩笑说:“在电视剧里,这里多半都是穷人的家。”其实,在清朝,这里却是豪宅无疑。

  钓鱼台83、85、87号原为一户人家的四进建筑,古时这里是著名的吴家账房,也是钓鱼台四大账房之一。何为账房?其实就是旧时的贸易公司。“用现在的话讲我们家当时就是做云锦出口生意的。一开始是进贡给宫里,道光年间在广州开设了分号,向海外运输丝缎制品,就是当年著名的德裕堂吴悦来缎号。”说起家族史,第七代吴家人吴晓绘声绘色道,“吴家宅院占地1600多平方米,属于‘小九十九间半’。后来光是分家就分了三年。”2012年,钓鱼台83、85、87号正式成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从今晚要在南京荧屏开播的《守望》,追溯到之前的《悲喜四季》《江南》《老严有女不愁嫁》……吴晓说,自己已记不清这里究竟拍了多少部戏,“起码十几部了吧。”吴若甫、梅婷、陈瑾、宋春丽、丛珊、斯琴高娃、李幼斌……这些活跃在电视荧屏的大腕们都曾走进这里拍戏。

  钓鱼台87号过去其实是偏房

  剧组来拍戏,吴家的生活当然也会受到影响。每个剧组拍摄前,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吴家的堂屋进行一番布置。比如拍《守望》时,堂屋里原来的家具全部被搬到里屋,堆得满满的,剧组再拉来黄花梨的家具。而纸糊的窗子也被各个剧组进行不同的改造,从纸窗到塑料窗再到玻璃窗(其实,吴家建成时就有一个花园,花园是玻璃房,在清代中期搞到玻璃,非常不易)。拍戏的时候,吴家人也必须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能发出声音,不然会被同期声收录进去。烧饭当然也是不行的,所以每逢拍戏的时候,他们就跟着剧组一起吃盒饭。“我们睡觉的地方有时候也会被征用。剧组就会在那几天,帮我们在隔壁的宾馆里开房间,暂时过渡。”吴晓如是说。

  虽然每次拍年代戏,剧务们都会做足功课,但是很多细节还是如今快餐般的电视剧组无暇顾及的。记者看到,钓鱼台87号的堂屋门槛已经有被踩坏的痕迹。“我们自家人现在进出都还是跨着门槛走的,也习惯了,但剧组的人来了,他们也不讲究这些,踩来踩去,渐渐就有点塌下去了。”吴福馨有些遗憾地说,在她印象中,家中当年十分讲究,“只有办喜事或者丧事才能开中门,平时我们上学都是只能走边门的。”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被各大影视剧组眷顾的钓鱼台87号,在过去只是吴家的偏房,“正宅在(钓鱼台)85号,(钓鱼台)83号是书房,当时分为外书房和内书房,外书房是男子读书用的,内书房是女子读书的地方。”如今,吴家的后人们则主要居于此宅,而这里也在不同的影视剧中继续演绎自己的沧桑和岁月。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