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保建筑专家探讨石窟寺数字化规范 或填补中国空白

2014年05月07日 17: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大同5月7日电 (胡健)记者7日从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天津测绘院、大同勘察测绘院、北京则泰集团公司及云冈石窟研究院等多方专家学者日前在云冈石窟研究院共同探讨了高浮雕石窟三维数字化过程的工作规范,有望今年年底编制形成一套完备的石窟寺数字化规范乃至中国的行业标准。

  据了解,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西部窟群包括第21至45窟,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以后的作品。其中第38窟北壁“橦倒伎乐”浮雕,是研究北魏百戏杂技的形象资料;第39窟中心五层塔柱,是研究北魏造塔的重要资料。本次编制三维数字化规范就将以云冈石窟第38窟、第39窟为示范研究样本。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介绍说,作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在雕刻内容、建筑空间等方面的艺术成就令世人惊叹,历经千年的云冈石窟传承给当代人的使命即是将这种辉煌历史遗存尽可能保存下来。“近年来云冈石窟研究院为记录、测绘石窟,进行了大规模的数字化工作。此次研讨会旨在希望集结国内各方文物数字化优势力量,共同制定出一套石窟寺三维数字化工作标准,从而形成一种可以在全国通行的规划性做法。”张焯说。

  据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中心负责人宁波介绍,云冈石窟的数字化工作方式多种多样,三维激光扫描、数字近景摄影等方法都可满足不同的记录效果。如何整合各种手段和方式,从方案编制到实施过程再到最后成果,能形成一套通用的标准,无疑会对文物保护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研讨会上,最终确定了编制本规范的具体工作计划和安排,并现场签订了编制石窟寺三维数字化规范方案启动协议。各参会单位表示,本次合作首先开启了高浮雕石窟三维数字化规范,在未来还将逐步开展壁画、古建筑、遗址、墓葬等不同类型文物数字化规范工作,努力填补中国文物三维数字化规范编制工作的空白。

  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的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和平年间,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华高浮雕石窟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与其他石窟寺相比,共性与特殊性兼备,在三维数字化的工作中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