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儿子谈穆青:他这一生念念不忘焦裕禄(图)

2014年05月15日 11:03 来源:大河报 参与互动(0)
儿子谈穆青:他这一生念念不忘焦裕禄(图)
《人民记者穆青传记》作者张惠芳向穆也平赠书

  阅读提示

  “很少有人知道,我的父亲穆青生前有一个遗憾。我来兰考,是带着父亲的遗愿来的。”5月13日晚,穆青四子穆也平在接受大河报记者专访时说。

  穆青原名穆亚才,祖籍河南开封杞县。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穆青与冯健、周原同志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穆青与兰考,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穆青未竟的心愿是什么?儿子眼中的穆青,是什么样子的?请听本报记者为您道来。

  缘起参加焦裕禄逝世50周年把父亲的遗憾给补上

  瘦高个,说话和气,有父亲穆青一样坚挺的鼻梁。54岁的穆也平是新华社原社长穆青的第四个儿子。5月13日,他匆匆乘车赶到兰考。

  晚上8点40分,刚到兰考的穆也平,愉快地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很少有人知道,我的父亲穆青生前有一个遗憾。我来兰考,是带着父亲的遗愿来的。”穆也平说话慢,普通话里,有一些亲切的河南味儿。

  “2003年5月14日的时候,父亲的一个朋友叫孟繁水(博山焦裕禄纪念馆名誉馆长、著名书法家),专门来家里看他。他们商定,当年9月份去河南、山东的焦裕禄纪念馆调研,增加‘用文化艺术进一步加大弘扬焦裕禄精神力度的馆藏内容’,包括中央、省、市领导题词,社会各界名人名家书画、摄影及文学、影视作品等。”穆也平说,事后,父亲因身体欠佳住院。“当年10月份,他就走了。这,就成为一个遗憾。”

  5月初,一个朋友的电话把穆也平老先生深藏多年的心事儿,勾了出来。“打电话的是于成松,国家一级美术师,他画了一幅焦裕禄的画像,并托人依据画像制成瓷盘,想要捐赠给兰考焦裕禄纪念馆。”穆也平说,刚巧又赶在焦裕禄逝世50周年的日子,我们就专门来到焦裕禄纪念馆,算是把这个遗憾给补上吧。

  家风父亲在家里讲得不多曾把他和哥哥送到兰考体验生活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穆青与冯健、周原同志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我当时小,真正读到这篇通讯,还是在学校课本上。我当时很骄傲,因为是父亲写的这篇文章。”穆也平说,穆老在家里讲得不多。关于这篇通讯的很多东西,都是后来才知道。“还不是父亲亲口给我说的,而是间接在好多作品中看到的。”

  作为一位父亲,穆青并未在家中和子女们讲这篇传世之作的采访过程,而是采取一种更直接的方式让他们去感悟这篇作品的魅力。穆老的做法是,把孩子们送到兰考去体验生活。

  “那是一个暑假。我10岁,三哥也不过14岁。父亲把我们送到兰考园艺场体验生活。看果园、跟知青住在一块儿。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天,但令人印象很深。”穆也平注视前方,陷入沉思。“我们从城市来到兰考,吃得不好,是棒子面。而在北京,我们吃的是白面。兰考的菜里没有油。那时的感受是很深的。”他说。

  后来,穆也平在高科技公司工作,搞过医药,搞过电子,又涉足一个航空科技方面的项目。但是,不管他遇到多大困难,那段在兰考的生活经验总会像一个坚定的大手,推着他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父亲常说,勿忘人民。他本人和焦裕禄比较像,老百姓就在他心中。他写了很多人物,焦裕禄的官还是最大的。父亲对我们子女的影响,主要在做人。”穆也平说,我们兄弟几个,做人都很本分、很正直,“家风比较正。”

  追忆河南是父亲创作的源泉他这一生念念不忘焦裕禄

  1990年7月新华社播发穆青与冯健、周原同志合写的长篇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兰考调研指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不仅动情回忆起40多年前,他学生时代学习《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时的情景,还动情吟诵了1990年7月,他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读了《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填写的《念奴娇》词。

  穆也平说,那年他30岁,对社会有一定感悟。他说,穆老和其他两个记者商议写这篇文章时,岁数已经不小。“但是文章写出来后,我丝毫不觉得奇怪。”他说,他们一直有这个意愿,想把焦裕禄的精神再弘扬一下。

  “我爸到了河南,就特别有灵感。因为他的心已经扎到这里面了,是全身心投入。”穆也平说,他家里有好多照片,都是穆老到河南乡下拍的。“好多都是拉着老农民的手,往那儿一坐,聊天、吃东西等。他给我们说,老百姓语言,是他创作的源泉。比如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穆老爱去河南农村,河南老乡也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穆老。“经常到我们家的,就是老农民,拎个筐、拎着鸡蛋就来了。”穆也平回忆。

  实际上,穆老作品的特色就是这样。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人民呼唤焦裕禄》,文章中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生动的文字,感动了无数人。“他的作品是用心写的。所以能感动那么多人。”穆也平说。

  感悟学焦裕禄是学他的精神应该为老百姓办事

  凡是到焦裕禄纪念馆参观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在“干部十不准”面前留步、拍照的人格外多。

  “不准用国家和集体的粮食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不准投机倒把;不准借春节之机,大办喜事……”穆也平说,从焦裕禄时代的“干部十不准”,到现在的“八项规定”,实际上都起到了扭转党风、密切干群关系,树立共产党形象的作用。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同敌人作斗争,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的保护和支持,党执政了是不是能做到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在穆也平看来,总书记的“兰考之问”,映照着深厚的民本情怀。

  “郡县治天下安”。在穆也平看来,学习焦裕禄主要是学他的精神。因为现在时代变了,条件也变了,很多情况都变了。焦裕禄曾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实际上是他的一个很灵魂的东西。

  他说,党员干部要少一些那种当官的思想,虽然说是叫着官,但你还是老百姓的一分子,权力是老百姓给你的,所以你应该为老百姓办事而不是说为自己谋福利。记者王磊实习生闫朋辉文记者李康摄影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