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舌尖2》总导演:重播时或增加美食内容(图)

2014年05月15日 11:10 来源:每日新报 参与互动(0)

片中的母女两人

顾有容微博截图

编辑动机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实在太火了,但是谁也没预料到,《舌尖2》播出后是非不断,这些口水不是因为美食,而是口诛笔伐的唾沫星子。开播伊始,关于“抄袭”的质疑声就不断,而近日关于《家常》中学琴女孩身份的爆料,以及植物学专家有关《时节》中采蜜的一篇技术帖,将“舌尖”风波推向高潮。日前,《舌尖2》总导演陈晓卿和分集导演们分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一一解释说明,而在微博上,这些导演们齐刷刷地关闭了评论,眼不见为净。记者发现,就连本周末才亮相的第五集《相逢》的导演也防患于未然,提前关闭了评论。稿件统筹 林涛 续蓓

  《家常》植入导演自家艺人?

  导演称不认识学琴女孩

  《舌尖2》第四集《家常》播出后,不少网友对片中表现在上海求学的一对“陪读母女”大起争议。母亲为了女儿子钰学琴留在上海陪读,甚至几年没回过家,有网友爆料称,本集导演邓洁的丈夫陈磊(《舌尖2》第二集《心传》导演)负责了这名女孩的商演,子钰就是其公司“艺人”,令《舌尖2》播出后面临了最严重的“造假”质疑。

  《家常》的导演邓洁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拍摄《舌尖2》之前根本不认识子钰,而对于网友所指“植入、分钱、开公司”一说,自己也并没有涉及。“我和丈夫陈磊俩人没有公司,我俩都是上海电视台的正式员工,去年正式借调来的央视纪录频道,调研的时候才认识的小女孩。最终选定她是因为其外来的身份,其次女孩在学校算是很开朗阳光,也算是很有成就的,她在音乐附中学生中演奏提琴比较出色,我们在学校打听了很多人,包括老师,最后才找到她。”

  还有网友指出,子钰用的是一把40万元的琴,十分贵重,而且还曾获得巨额奖学金,邓洁说:“琴多少钱不太清楚,我也没问过她。她只有那一把琴,中间坏过好几次,现在又坏了,修起来还很困难。参加高规格比赛时,老师会把自己的琴给她。她们的家庭生活非常艰难,一个月房租1600,是上海老弄堂的一楼,没有独立卫生间。房东知道她们的遭遇,对她们也很好,5年都没涨过钱。这些在她们给我看的租房合同、跟老师的短信交流中都有证据。”

  面对种种非议,《舌尖2》剧组力挺邓洁,不但证实邓洁和陈磊没公司也没艺人,还在官方微博上晒出了房屋租赁合同,并无奈地表示:“子钰的出国比赛和训练营费用均由对方承担,几十万的琴是借来的,房租每月1600元。”陈磊表示:“造谣诋毁一个孩子,丧尽天良。感恩自己的母亲,也请尊重别人的母亲,对孩子更请爱护,她们已经备受困扰,请那小部分人停止伤害。”总导演陈晓卿透露,在分集拍摄之前,分集导演都会以邮件形式向他汇报拍摄此人的原因,“节目可以争论,攻击片中人物就无聊了。如果大家觉得这个人选得不对,那是我的问题。我认为这对母女的选择没有问题”。

  《脚步》中所爬之树不产蜂蜜?

  为保证人身安全换了棵树

  第一集《脚步》刚播完,就有人说照搬了《人类星球》的故事架构。一个月后风波又起,植物学博士顾有容发文章称,片中青年爬树取蜜的镜头是嫁接的,“那藏族孩子一开始爬的是一棵树干挺直高大的针叶树,根据树冠的形状、分枝的特点,可以判定这是一棵松属的乔木”。顾有容分析,当白马占堆爬上树之后导演给了树叶一个正面镜头,但这特写出现了漏洞,“实际上这是一棵壳斗科的高山栎,前后根本就是两种树。松树很高大,爬起来很激动人心,但是上面不太可能有蜜蜂能做窝的树洞;栎树倒是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树洞,但是高度一般不会超过10米,而且横枝的位置更低。片中说‘40米高没有任何保护’的时候,这孩子离地不会超过2米。”

  《脚步》导演李勇回应说,他们拍摄所攀爬的树的确不是白马占堆取蜂蜜之树,但这是因为客观条件所限,“西藏采野蜂蜜的故事是在硬件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拍摄的,我以前从来没拍摄过这类题材,更不用说爬树。我之前仅是通过观摩国外纪录片,自行摸索进行的高空拍摄。因拍摄周期问题,使用的攀爬器具也是非专业的登山器材,拍摄的安全性是我们当时最头疼的问题。”

  白马占堆的攀爬能力非常强,但节目组在拍摄中仍然要求保证绝对的人身安全,“白马占堆可以徒手爬上40米高的大树采野蜂蜜,为了安全,我们要求他一定要在有保护的情况下攀爬40米高的大树。在完成了攀爬部分的拍摄后,白马要摆脱一切保护,在40米高空中的树枝上进行横向行走,采集蜂巢。但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准备专业登山器材,在树枝上行走的安全难以保证。我们不希望主人公因配合拍摄而出现闪失,所以临时决定改在附近一棵相对低矮的树上,拍摄了白马在树顶行走及采摘野蜂蜜的部分。如果说白马爬的树只有两米高,那太冤了,在保证他的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完全真实地再现了他攀爬一棵40米高大树的场景。”

  针对网友热议的“抄袭BBC《人类星球》”的说法,李勇回应说:“在后期剪辑片子的过程中,我们用了两棵树上采蜜过程的交叉剪辑方式,但这种手法在国际纪录片领域非常多见,是很常见的一种剪辑手法,《人类星球》是BBC拍摄的关于人类生存的重磅之作,多次拍摄和组合剪辑在该片中也多次使用。”

  美食量太少 舌尖变温情?

  重播时或增加美食内容

  观众对《舌尖2》美食量太少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第四集《家常》,邓洁解释说:“其实美食在这一集的比例并不弱,我自己算过,47分钟成片中美食的获取、制作、分享的镜头35分钟。基本占了四分之三的篇幅。中国的父母很难把爱说出口,大多是给你做好吃的。《家常》里都是普通人,生活本身跟食物发生的关联就是做家常菜。观众觉得这一集美食的比重少,有可能因为《家常》是《舌尖》系列中播出过的10集中唯一主人公和食物没有直接关联的,不是食物的种植者、烹饪者,可能观众一下觉得美食少了。”

  陈晓卿介绍,《家常》中故事占多大比重是之前做过广泛调研的,这一集也是他对外试映次数最多的一集,“我曾经找了不下100人看片,包括酒吧的年轻人、北京大学学生、餐馆服务员、圈中好友等,人群不一样,大家都对这一集感觉非常好,没有太激烈的反应。现在有这么多争议,我们也愿意结合大多数观众意见进行调整,重播时增加美食内容。”

  风大别闪了“舌头”

  从“抄袭BBC”开始,“舌尖”上的风波就没断过。要论“舌尖”首宗罪,可能就是太火了吧,关注度太高。

  一位资深纪录片导演指出,综艺节目一味抄袭海外作品,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为什么换到纪录片就要如此纠缠不清?更何况所谓的“交叉剪辑法”抄袭英国BBC实在对《舌尖2》太过冤枉。有媒体专家表示,摆拍与否不是评判一部纪录片的标准,“对一部特别需要强调现场性、真实性的纪录片来说,摆拍如果有误导观众之嫌,那就会产生伦理问题。但是对一部不特别强调新闻性、真实性的纪录片,仅在美学层面上,摆拍本身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对主题不造成伤害,是可以被采用的。”

  或许是观众对于中国纪录片的理解和要求不尽相同而又非常严苛,又或许大家对于《舌尖2》太过期待,所以才导致种种声音出现,但中国美食却是与历史、地理和人文并存,“舌尖”是定语,“中国”是中心词,舌尖上的美食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折射出中国人心里的万千滋味。你可以说“陪读母亲”做的红烧肉不正宗,但它对孩子来说,就是心里“舌尖上的家常味道”。

  陈晓卿还打算带着团队继续行走中国,拍《舌尖3》,希望不要被现在的风波“吓退”,当然我们也希望中国纪录片越来越成熟。

  本版撰文 新报记者 张侠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