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单霁翔:故宫免费日方案将于近期敲定

2014年05月15日 16:52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免费日方案将近期敲定 人流拥挤度现异常系统自动预警 未来量身定做参观方案——

  手机将可查逛故宫人数

  故宫人流拥挤出现异常,监控系统将发出预警。未来,观众可通过手机查询参观人数等情况,参观方案量身定做。同时,故宫需安装各种探测器5600余个、摄像机1300余台,力争在犯罪分子未到达保护区之前就发现。

  今天上午,故宫博物院举行“平安故宫”工程之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发布会,发布国内首部系统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进展的年度报告——《故宫博物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报告(2012年)》。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指出,故宫博物院拥有17万平方米文物建筑群、180余万件(套)馆藏文物,是展示明清建筑、礼制、宫廷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而每年接待数以千万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

  如何消除或减小故宫存在的安全隐患,是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前故宫博物院透露在淡季选择两天进行“故宫免费日”试点,免费日当天,免费不免票,须全部在网络预售网站中预订。上午,单霁翔透露,免费日方案将于近期敲定。

  发布 人流拥挤度现异常 自动预警

  近几年故宫的观众接待量逐年递增,年接待量已突破千万,去年达1500万。每年旅游旺季、黄金周期间,故宫观众最多时日接待量达十几万人。

  故宫监测系统之一是观众动态监测系统,可实时了解故宫当前的人流状态,实时监测院内人流拥挤度,出现异常前,系统自动预警预测,预防拥挤踩踏意外事故发生。

  对观众而言,在进入故宫前可及时了解当前故宫人流状态,为下一步参观故宫提前规划;进入故宫后,及时了解重点热门区域人流状态,达到高效、舒适参观。

  “售检票”对接观众监测系统

  故宫监测中心在现行售、检票方式基础上,开始建立故宫售票、检票、安检系统。通过售票(现场售票、网络售票、分销点售票)、检票(初验、检票)、安检(人、包安检),形成售票、检票、安检体系,并与观众监测系统对接,为未来故宫限流进行数据与技术准备。计划今年9月竣工验收,目前正在进行监控页面设计和数据库程序编写。

  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还将在火灾隐患、文物自然损坏隐患、虫病害监控等,对故宫的环境质量、文物建筑、植物病虫害等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测。单霁翔表示,故宫博物院在最先进的安防基础上还会紧跟世界技术前沿。

  观众将通过手机查参观情况

  未来,故宫建立完整的监测体系后,数据分析系统会对观众流量、文物劣化等进行分析预测,提前预警。

  如当观众到故宫参观时,可通过网络购票体系实现在参观总量的控制下观众分时段进入。在观众服务中心及重要的空间节点处,有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展示设备对院内各区域的观众人数和密度进行提示,以引导观众避开人流密集场所。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可实时监控院内的人流变化,并根据需要启动应急预案。

  同时,观众也可通过手机,查询参观人数等情况,引导计划进入故宫的观众合理选择参观时间,选择量身定做的参观方案。

  监控死角 提前发现犯罪分子

  故宫除加强安全巡视、强化管理制度外,正在开展安防系统建设。

  充分利用故宫的多层围墙优势,建立多层次的周界防范,力争在犯罪分子未到达保护区之前就发现。

  新建成的安防系统覆盖故宫博物院全部范围,融合了入侵报警、紧急报警、声音复核、视频监控、车辆管理等子系统。工程需安装各种探测器5600余个、摄像机1300余台,预期在今年底竣工。

  今年故宫开始对监控死角地区进行论证,编制了《故宫博物院安防视频监控系统无缝隙加密工程的实施方案》,开始投入建设。开展了门禁系统的技术研发论证,并将于近期选择小范围试装检验。

  非法接触移动文物将会报警

  建立完整的监测系统后,文物皆有自己的ID身份号码和报警装置,对其进行非法接触、移动会及时报警。遗产的安防监控设备犹如火眼金睛,一切盗窃、破坏行为尽在法眼之下。

  释惑 观众监测如何实现?

  故宫在观众行走路线上安装了47组二维激光扫描设备。

  通过数据平台可实时反映故宫全区、太和殿区、御花园区、乾清门区等9个区域的观众实时人数、各通道通过观众人数,并可统计分析与比对任意时间段的观众人数变化,通过预警方式启动观众人数控制紧急预案。

  目前已开始数据采集,今年还将开启把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图像植入观众动态监测系统的工作。(记者 谢璐)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