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顾绣传人苏惠萍:掌握将丝线"劈"成1/240绝活(图)

2014年05月26日 10:58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内,苏惠萍现场演示顾绣技艺。 陆绮雯摄

  亚信上海峰会圆满落幕,成为上海这座城市值得铭记的珍贵回忆。亚信峰会期间乃至前后一些幕后故事,让人们看到了上海的责任和有序,也让中外来宾充分领略了上海的美丽与精彩,同样是上海的骄傲。记者 陆绮雯

  一位来宾问:“能穿根针试试吗? ”苏惠萍二话不说,拿起一根用手“劈”了多次、细若游丝的线对准一枚特细12号针的针眼,一次就穿过。 “太厉害了!”“了不起!”来宾们发出赞叹。

  5月21日,彭丽媛邀请出席亚信上海峰会的部分国家领导人夫人游豫园,在静观大厅,夫人们共同观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包括金山农民画、面塑、顾绣、木版水印、扎染等。在夫人面前亮出拿手绝活的,有老凤祥旗下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几位大师,顾绣传人苏惠萍,是其中之一。

  5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这个于2002年10月正式开张的博物馆,设有民间工艺、雕刻、织绣三大展示厅及专业工作室,有刺绣、戏服、绒绣、竹刻、黄杨木雕等十余个专业,基本涵盖了上海本地急需保护的传统工艺品种。

  走上这栋小白楼的3楼,顾绣传承人苏惠萍一如往常地坐在她的办公桌前,也就是向游客敞开的开放式绣架前工作着。

  谈起前一天在元首夫人们面前的献技,苏惠萍透露,“从昨天晚上到今天一早,不少朋友都打来电话、发来消息,说我上报纸、上网站,成明星了。 ”说着,她拿起手边的iPad给记者看,“我刚刚还看了报道呢! ”刚玩上微信没几天的她,把这条新闻分享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引来一片“点赞”。

  苏惠萍回忆,在一个个展台前,彭丽媛与贵宾们驻足停留,彭丽媛不时拿起面塑、扎染布等传统手工艺品给贵宾们欣赏。她们在听取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负责人介绍的同时,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流,问 “农民画用的是什么颜料”,“木版水印和版画有什么区别”,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顾绣,是上海地区工艺品中的瑰宝,起源于明代松江地区的顾氏家族,因而得名“顾绣”,通常以名画为蓝本,所以又有“画绣”之说。据传顾氏的绣法出自皇宫大内,绣品使用的丝线比头发还细,针刺纤细如毫毛,配色精妙。绣制时不但要求形似,而且重视表现原作的神韵,做工精细、技法多变,仅针法就有施、搂、抢、摘、铺、齐以及套针等数十种,一幅绣品往往要耗时数月才能完成。所绣的山水、人物、花鸟均栩栩如生。顾绣对后世的影响很深,清代四大名绣皆得益于顾绣。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顾绣技艺几经中断,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松江工艺厂成立顾绣组,才恢复对顾绣的研究、授艺与生产。为了保护与传承,2006年5月20日,顾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了解到,当天向来宾展示顾绣技艺的有三位师傅,除了苏惠萍,还有钱月芳和徐祯璐,两老带一新。讲起当天的情形,苏惠萍告诉记者,彭丽媛向她询问了顾绣技艺的问题,对双面绣非常感兴趣,苏惠萍当场演示了将丝线“劈”成1/240的绝活,如此细的线,用来绣鱼尾巴、鸟翅膀特别栩栩如生。一位来宾问:“能穿根针试试吗? ”苏惠萍二话不说,拿起一根用手“劈”了多次、细若游丝的线对准一枚特细 12号针的针眼,一次就穿过。 “太厉害了! ”“了不起! ”来宾们发出赞叹。

  苏惠萍坦言,穿针演示之前完全没有准备。 “那你紧张吗? ”记者问。苏惠萍答:“我没有紧张,如果紧张,手会抖,肯定不能一次成功。”说着她呵呵地笑了起来:“现在想想,我还是蛮争气的,一次过。 ”

  这和苏惠萍过硬的手上功夫大有关系,苏惠萍今年60岁,刺绣已经干了42年了,但她仍没有停止精益求精,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刺绣这样技艺,学精是一辈子的事情。 ”

  离苏惠萍办公室几步之遥,汤健的工作台也在工艺美术博物馆的3楼,她也是当天参与非遗展示的一员。看见她工作台上放着的各式面人,就能知道,她专攻的是面塑这项传统技艺。别看她年纪轻轻,已小有成绩。她告诉我们,“昨天是和海派面塑代表人物‘面人赵’赵阔明的女儿赵艳琳一同参与表演的,她当场制作的是一个抱桃娃娃,而赵艳琳做的是一个仕女,除了当场制作,她们还带了一些经典作品作为展示,包括梁祝、红楼梦等题材的面人作品,来宾们对这些作品给出高度评价,赞叹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回味起那个场面,汤健笑言“非常荣幸”。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