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背影"被逐出教材系误传 南大教授为误信公开道歉

2014年05月26日 14:29 来源:江南时报 参与互动(0)

  日前,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奉为“经典之作”的散文《背影》引起热议,源于一篇被广泛转载的文章——“朱自清《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

  这一报道被指为误传,仅是“一家之言”。记者昨获悉,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近日在《南方周末》上发表道歉信,为此前误信传言,认为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被剔除出了中学语文教材,并就此发表了《让〈背影〉回到教材》的做法而道歉。

  记者 刘浩浩

  这篇被误传的报道称,教材编写者认为散文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跨过铁路,爬上月台,可能造成火车无法正常行驶,破坏火车站的秩序,所以已将《背影》一文从教材中删去。该报道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骂声一片。

  王彬彬在道歉中说,经过了解,《背影》一文并没有普遍地从各地的中学教材中删除。他解释说,数年前在课堂上听学生说《背影》已不在中学教材中,他在去年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向各地来的中学语文老师求证,也确有老师点头,于是便想作文呼吁一下,让《背影》回到那些已经撤除了《背影》的教材中,造成而后的误会。

  他表示,“即便《背影》真从中学语文教材中撤除,也是个别现象,而我的文章却让读者认为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王彬彬教授在道歉信中表示,自己“可能有些无的放矢”,并为误导读者感觉愧疚,为相关机构受到误解而表示歉意。

  同时,他对部分人士将《背影》从中学教材中剔除的主张,也进行了抨击,“所幸他们的荒谬理由并没有被普遍认可。”

  文末他补充说,“在道歉之余,我想表达这样的愿望:让《背影》留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锐评>>>>

  王彬彬是在向实证精神道歉

  □张渤宁(湖北武汉)

  王彬彬敢于认错的精神值得肯定。但王彬彬出错的渊源更值得一探。首先是王彬彬得知“《背影》被逐出教材”的途径,他不是亲自求证,而是“数年前在课堂上听学生说《背影》已不在中学教材中”,然后,他“在去年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向各地来的中学语文老师求证,也确有老师点头”。王彬彬撰文之前的“咨询求证”态度也算“较为慎重”,然而,这种所谓的“慎重”之比“想当然”,无疑是“五十步之于一百步”,显然还是没有走出“道听途说”的幽暗。

  较之普通老百姓中特别流行的道听途说的“认知惯性”,文化引领者的缺乏实证精神,甚至以讹传讹特别令人遗憾。文化引领者失去基本的、赖以立身的、应有的“文化素养”,折射出文化领域急功近利的浮躁氛围之浓厚;这种本不该有却“未能免俗”,因而充满矛盾的浮躁既是时代和社会的反映和缩影,反过来因其特殊地位又加剧了社会不信任、缺少独立思考、科学精神缺失的思想混乱。

  这让人想起《石钟山记》背后的故事:苏轼送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职,经过江西湖口的石钟山,为辨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他于“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写出了著名的《石钟山记》。他感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相比近千年前的古人,今天的公知、精英们扪心自问,可有苏轼所遗憾叹息的“简、陋”之愧?王彬彬出错不见得是坏事,至少客观上是对文化界乱象的一次曝光揭短,一次洞幽发暗。从这个意义上讲,王彬彬认错道歉只是,也应该是文化界集体反思,回归科学实证精神重拾文化应有素养的第一步。

  关于《背影》的道歉

  □王彬彬

  在上周的《南方周末》上(2014年5月15日25版),我发表了《让〈背影〉回到教材》一文。数日来,不断有网友指出,虽然早就有人主张把《背影》从语文教材中撤除,但在几种主要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仍在,这让我意识到,我可能有些无的放矢。

  数年前,我在课堂上听学生说《背影》已不在中学教材中,在去年五月的一个两岸三地的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我向各地来的中学语文老师求证时,也的确有老师点头,我于是觉得《背影》从中学语文教材中消失,并非个别现象,于是便想作文呼吁一下,让《背影》回到那些已经撤除了《背影》的教材中。这几天网友的发言,让我明白,即便《背影》真从中学语文教材中撤除,也是个别现象,而我的文章却让读者认为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误导了读者,我很愧疚,在此对广大读者表示诚挚的歉意;如果有相关机构因此文而受到误解,也一并表示歉意。

  多年来,我发表过多篇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文章,《让〈背影〉回到教材》不是唯一谈论这个问题的文章,肯定也不是唯一有失误和偏颇的文章。我一向关注中小学语文教育。我认为,一个孩子能否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与他小学和中学阶段遇上怎样的语文老师、接受怎样的语文教育大有关系。而选择怎样的文章作为中小学的语文教材,无疑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我注意到,这几天,网友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很热烈。我不希望我的失误影响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我也注意到,确实有些人早就主张把《背影》从中学教材中剔除,他们的长篇大论仍在网上流传。所幸他们的荒谬理由并没有被普遍认可。在道歉之余,我想表达这样的愿望:让《背影》留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