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由《新闻联播》主持人引发的集体怀旧

2014年05月29日 07:55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焦点评论】由《新闻联播》主持人引发的集体怀旧

  不要小觑“陪伴”的力量,熟悉的开场曲,闭着眼睛也能瞬间听出属于谁的播音腔,这让《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在时间长河的流淌中,成为大批观众的“老朋友”。

  在有收看《新闻联播》习惯的观众群中,主持人的一举一动(包括播音完毕收拾稿子的动作,两位主持人的交流内容,小小的一次口误等)都会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和关注,所以,当李瑞英、张宏民两位主持人要离开《新闻联播》的消息于昨日传出后,不少观众表示“失落、伤感”是可以理解的。

  在央视平台工作近30年,在全国最重要的节目中频频露面,两位主持人的形象与声音已经深入人心。不要小觑“陪伴”的力量,熟悉的开场曲,闭着眼睛也能瞬间听出属于谁的播音腔,这让《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在时间长河的流淌中,成为大批观众的“老朋友”。

  观众的失落与感伤,正是源自这熟悉的“陪伴”以后将不会再有,集体怀旧在这一刻又找到了一个爆发点。除了怀旧之外,李瑞英集端庄与清新于一体的气质,张宏民的成熟与稳重,也是观众对他俩抱有好感的原因。个人修养方面所体现出来的魅力,是可以与节目剥离开来单独看待的,在某一程度上,李瑞英和张宏民身上也寄托了人们对媒体人的一份美好想象。

  受央视严格的纪律约束,李瑞英和张宏民一直与商业、娱乐绝缘,除了在荧屏上播送新闻,在其他公众场所难得一见。没有浮躁的商业气息和无聊的八卦消息围绕,他们的形象符号接近于完美。但作为知名的主播,相信他们和其他的媒体工作者一样,也有着自己的压力与苦恼,有着无法言说的沉重,在一个岗位上劳作近30年,适时离开未必不可视为一种“放下”。

  李瑞英在发给媒体的短信中说,“我们认为年轻的主播们已经成长起来,我们退到幕后做一些培训和服务工作,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更有意义。”再辉煌的岗位也无法一直原地不动地呆下去,当下的新闻制播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年轻主播或更符合新观众群的要求,可以在幕后为年轻人提供经验或指导,也是这两位老新闻人的理想去处。

  出现于《新闻联播》上的新面孔在增多,也能感受到年轻主播的语言活力,但不得不承认,能深刻印入脑海的主持人在减少,这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过剩有关,观众无暇数年如一日地坐在电视机前看一档节目。也和年轻主持人的经历太少有关,像李瑞英、张宏民这样的主持人,用“身经百战”形容并不过分,他们的名字与声音,已经和诸多历史大事件联系在了一起。

  当人们回忆往事,从海量的音像资料中再次看到他们时,或会想到,那些年他们曾陪伴我们一起走过,有了这么一点感慨,其实就已经是对一位主持人的最好褒奖。

  □韩浩月(媒体人)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