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汪曾祺"打牙祭":星期天下馆子 典卖书本换酒饭

2014年06月05日 13:5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西南联大读书时的汪曾祺正是吃得下一头牛的年纪,据《老头儿汪曾祺》一书记载:“饭是‘八宝饭’,通红的糙米,里面有砂子、木屑、老鼠屎。菜,偶尔有一碗回锅肉、炒猪血,常备的是盐水煮芸豆,还有‘魔芋豆腐’。”吃不好饭便成了常有的事。

  刚到昆明那会,汪曾祺手里还有些钱,就想着改善一下伙食,打打牙祭,因此到了星期天就和同学下馆子,过油肘子、汽锅鸡、锅贴乌鱼、腐乳肉,吃了个遍,眼见银钱不多,就改吃米线、饵块,直到连米线、饵块都吃不起时,只得乖乖回学校吃食堂。后来邮路不通,与家里断了联系,吃饭都成了问题。“我在西南联大时,时常断顿,有时日高不起,拥被坠卧。朱德熙看我到快十一点钟还不露面,便知道我午饭还没有着落,于是挟了一本英文字典,走进来,推推我:‘起来起来,去吃饭!’到了文明街,两个人便可以吃一顿破酥包子或两碗焖鸡米线,还可以喝二两酒。”万般无奈只能典了书本换酒饭了。

  据《老头儿汪曾祺》一书记载:“等到星期天,爸爸(汪曾祺——编者注)便和几个人到街上乱逛,看看能不能找到相熟而又有钱的同学‘宰’一顿。……一次,爸爸几个人找到同班的一个姓李的四川同学化缘,该人答手头没有钱,但家里刚刚寄来一件棉袍,让他们一起到邮局跑一趟。取出包裹后,这位同学随即将棉袍搭在胳膊上,沿街高喊:‘哪个要这件棉袍?哪个要这件棉袍?’爸爸便跟在一旁等着。成交之后,几个人马上到饭馆狼吐虎咽把‘棉袍’吃掉了。”

  张维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