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怀瑾眼中不能犯的错误:德薄位尊 智小谋大

2014年06月05日 15:2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以精研佛心、道丹、行表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几年前走了。他是在苏州太湖他所办的太湖大学堂安详地走的。人走了,他的道德学问却为世人所景仰,获后人赞誉。

  南怀瑾熟习经史子集,贯通东西文化,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他的文章不是高头讲章,不是故炫博学,不是巧言哗众,而是以通俗、生动、深入浅出的风格令人爱读。一本演讲录——《论语别裁》风行海内外便是明证。

  对南怀瑾,会有研究的专人,我读他的著作,谈不上有深刻的体会,但很欣赏他有关做人的三个错误是不能犯的警言——

  “人有三个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这三种错误,是提醒做人的哲学。人生是个大舞台,这舞台上有各种各样的角色,除了为衣食而忙的人,最精彩最多样化的是为名利而忙的人,这些人常常不是赴汤蹈火就是铤而走险。于是他们也给世人做了一个个“范例”。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社会现象或政治行情,包括那些有头有脑有脸面的大小弄权者,不少是反南怀瑾的告诫行事的。他们追求的是名利,追求的是虚假的声誉,逞强的是不符能力的权位。流风所至,文化学术界也多有犯三错的知识分子,假学历、假文凭、假履历、假论文等等,泛滥成灾,不一而足。为了提醒和警示后人,南怀瑾就把这些人言行中蕴含的思想搬到书本上去了。不过,警言往往对恶人无用,对善者倒有用。对于善者来说,警言会使他们省悟,从而坚定善的信念;对于恶者来说,劝诫的作用不大。

  “名为公器”是严肃的行规。《庄子·天运》中引老子的话:“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唐代诗人白居易对此也有所领悟,他曾写《感兴》的诗,说“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南怀瑾提出做人不能犯三错,是他平生阅历所得,观察世事的良言,在他所撰的《论语别裁》中多有分析,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就此作出进一步的发挥。我想,书面上的警言是现实的反映,人生安身之计是对法律的敬畏和人性的良知。这些书本上的警言不乏善意,劝人学好不要学孬,愿有善报不要恶报。这也是南怀瑾发出警告的一个出发点。中国古人是讲“人本”的,庄子说“人一生与忧俱生”,说一个人一降生到世上来,就同忧患一同带来。还有一句话说得更好,“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很多哲人满怀忧患,以佛心普度众生,可惜,很少有人能借鉴这些警言。细想起来,还是“述而不作”的孔子自有点高明之处,他周游列国,有志于为官治天下,但到处碰壁行不通,看到那个时代不宜他施展才学,最终自惕于名位,于是退下来讲学,并为此叹息:“手无斧柯,奈龟山何!欲望鲁而不见,归而任教。”孔子这番叹息,是知道自己无名正言顺的职位,想到在鲁国从政而不可得,只好回头从事教育以培养下一代,教化年轻的学生,传播种子。最后培养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其中有不少是治国、治商、治学的良才。他的目的达到了。所以他死后,门生都尊称他为“圣人”。◎ 何永炎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