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舌尖2心传"导演:摆拍是妥协 不等于拍摄不真实

2014年06月06日 15:07 来源:四川日报 参与互动(0)

  主持人

  记者 常雄飞

  观察员

  《舌尖上的中国2》之《心传》导演陈磊

  “金熊猫”获奖纪录片《木雅,我的木雅》导演沈皛

  《舌尖上的中国2》“泡菜哥”吴童

  《舌尖上的中国2》最后一集今晚(6月6日)播出。在经历第一季的惊艳后,《舌尖2》被不断议论、挑剔,引发的话题讨论已经从偏重“吃”还是偏重“人”转移到更多的方面,“摆拍风波”“化妆造假”等话题更让《舌尖2》经历了一段纪录片真实度的信任危机。纪录片真实的底线在哪里?怎么样的真实才是纪录片中的真实?

  摆拍是争议也是国际惯例

  常雄飞:《舌尖2》引发的讨论和争议非常多,除了关于食物篇幅变少之外,更多的观众将“纪录片能不能这样拍”这个很专业的话题丢了出来。大家突然发现,纪录片不是打开摄影机就完事,原来真的是可以摆拍的?

  沈皛:《北方的纳努克》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片,虽然导演花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再现了原始的生活场景,但其中还是有部分镜头拍摄自摄影棚。“摆拍”纪录片的争议从纪录片诞生开始就出现了。

  陈磊:没有任何一个导演想摆拍自己的纪录片,但很多时候往往有很多外在因素,摆拍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做法。我必须承认摆拍是一种妥协,但并不等于拍摄的东西就不真实,只是一种制作的手法,目的是为了更好更真实地呈现主题。

  常雄飞: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摆拍?

  陈磊:拍摄的时候,会面对很多问题。被拍摄者的安全,拍摄者的安全,现场调度,器材是不是能到位,到位了能不能等到自己想要的镜头……很多客观条件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是放弃这个镜头,还是摆拍这个镜头?

  通常我们会在不改变拍摄对象状态的情况下选择摆拍。其实这个方式在国际上很常见,BBC有很多动物纪录片,难度大,很多时候不通过摆拍根本无法完成。

  沈皛:纪录片有很多种,呈现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故宫》、《颐和园》,这些纪录片镜头里面多少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呢?都是电脑合成配合字幕讲述。纪录片的一大难点就是时效性,很多要记录的东西不可复制,一晃而过。这样的镜头很多又是不能缺少的,摆拍、字幕、采访、画外音都起到了弥补这种缺憾的作用。还可以通过购买素材授权的方式来补充镜头。这是纪录片拍摄的国际惯例,只是大家以前不关注。

  不改变对象原本状态都是真实

  常雄飞:吴童作为被拍摄者,对纪录片的真实性怎么看?最后电视上播出的是你的生活吗?

  吴童:是真实的。我家的泡菜在我们小区都是很出名的,每年都有好多邻居来要我们家的泡菜。我爸,我姑姑都有这个绝活。其实我也会,在我看来,这是很家常的事情。

  你们看起来好像咋个那么凑巧,凑巧我回家,凑巧我看我爸爸。其实导演组提前几个月就来我们家采访过,先了解我们家的构成、故事等等,然后约到中秋节来家里拍摄,因为那时候家里团圆。所以能看见我和家人聚餐,我带凤爪给我爸,都是因为中秋节,并不是因为导演要拍我,我专程去的。不过拍摄我进家门的时候还是NG重来了两次,因为我回来得比预想的早,导演组的机器还在拍摄我姑妈泡泡菜。导演叫我出去重来,我重来了一次还不过关,因为有机器对着我,我走路有点不自然了。

  陈磊:我拍《心传》里面的“挂面爷爷”,也是从很多家候选人物中选择出来的。因为只有选择人物故事够精彩,才可能在拍摄的时候达到预设的效果。

  呈现给观众的是通过拍摄的大量素材剪辑完成的。拍摄挂面那一段,好多人觉得我们拍摄的镜头多、机位多,挂面爷爷肯定配合我们忙惨了。其实,现场我们从来就没有NG过,因为挂面爷爷要做很多挂面,工序都是重复的。我们只是在他每一次制作的时候调整机位就行了,最后呈现在电视上的那种紧凑感是通过后期剪辑出来的。感觉挂面爷爷很流畅地做了一次,但其实我们是拍摄了他很多次重复的工序。

  而我们拍摄油爆虾制作过程,就只能让厨师多做几次了,因为这道菜下锅之后几分钟就必须出锅,为了镜头的丰富只能多拍摄几次。

  沈皛:纪录片的真实,就是指不干涉拍摄主体原有的状态。但其实当我们的机器放在被拍摄者旁边的时候,已经改变了很多情况。为了达到真实,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用很长时间和被拍摄者聊天交朋友,建立充分的信任。只有我们成为朋友,我拍,别人才不会觉得别扭。

  纪录片剧组没有服装、化妆、道具,但有些方式是无奈,比如给拍摄对象身上洒水表示出汗。我其实觉得如果拍摄对象本身要出汗,但拍摄当时没出,这种补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很多时候,导演组面临设备、周期、转场的压力,如果跟拍一天,肯定就能拍到。如果我们拍摄周期和资金能像外国一样,比如法国的《海洋》拍摄10年,那我们肯定不愿意用这种手法。

  好的纪录片就是需要共鸣

  常雄飞:《舌尖2》结束了,很多观众意犹未尽,觉得为什么《舌尖2》讲人比较多,讲食物比较少。

  沈皛:《舌尖1》之后,各大电视台跟风拍摄了很多和美食有关系的纪录片,但最终没有“舌尖系列”受欢迎。《舌尖2》虽然有各种争议,但大家依然非常喜欢看。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因为《舌尖2》讲人比较好。其实在现代都市,衣、食、住、行当中,只有食能够保存一种传统,一种地域特色。这种味道不能只是美食,肯定要和人挂钩,这样的结合才能让观众、食物、家乡联系起来,这样才会有共鸣。

  吴童:其实,剧组来我家拍摄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电视上放出来是个什么效果。我觉得《舌尖2》把我的生活细微化了,而且我看了才知道原来我生活中有那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不仅如此,很多观众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我那一期播出之后,最大的改变不是走在街上大家认识,而是很多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打电话和我讨论人生、讨论户外运动。因为他们在电视中看到我,我的家庭,我的父亲,我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原来大家并不孤独,很多人都是这样普通地幸福地过着简单的日子。

  陈磊:上个月《心传》中的“挂面爷爷”去世了,其实我们去拍摄的时候他就已经生病了,他刻意隐瞒了。孩子们不知道,我们摄制组也不知道。这样看起来,我们的拍摄又多了一层意义,记录下“挂面爷爷”精彩的传统技艺,并且让全国观众都看见了。纪录片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你记录下来的可能就是不可复制的。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