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维翼龙蛋化石首次面世 比鸡蛋略小一些(图)

2014年06月06日 15:2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哈密翼龙复原图 赵闯 绘

  第一枚三维立体保存的翼龙蛋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带领的团队,在新疆哈密地区发现了一处新的白垩纪翼龙动物群,并在此首次发现了三维保存的翼龙蛋和雌雄个体共生的翼龙化石遗址。这一成果刊登在了北京时间今天出版的国际著名刊物《现代生物学》上。

  翼龙是神秘的会飞的爬行动物,也是最早飞向蓝天的三类脊椎动物(翼龙、鸟和蝙蝠)中唯一绝灭的类群,比鸟类早约7000万年飞向天空。此次研究,让我们离这个神秘族群更加走近了一步。

  风沙里“捡石头”近十年

  这差不多是汪筱林在新疆奋战的第十个年头了。

  2005年,中科院古脊椎所的研究员在哈密考察时,发现了几小块非常破碎的骨骼,带回北京经汪筱林鉴定后,确定为翼龙化石。自此,汪筱林与哈密开始结缘。

  受条件所限,在新疆工作期间,汪筱林一行每天需从100公里外的哈密市往返。“每天在路上就得走5个多小时。”

  最早的时候,科考地区连信号都没有,进入工作区,也就进入了“隔绝区”。方圆几里地不仅看不到人,连草都没有,更别提树荫了。有时,工作人员不得不躺在车底下稍微躲躲太阳。沙尘暴来临,眼看着轮胎瞬间被沙子埋住,眼睛都睁不开……

  通过在风沙戈壁滩近十年的探索,研究团队发现,哈密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翼龙化石分布最大和最富集的地方。

  三维化石还原翼龙蛋真容

  2008年10月,汪筱林团队发现了第一枚三维翼龙蛋化石。这一发现让他们兴奋不已。

  汪筱林介绍说,此前仅有4枚二维压扁的翼龙蛋化石被报道,其中三枚来自我国辽西地区,一枚来自阿根廷。然而,压扁之后的化石难以展现蛋壳结构、蛋的形态大小等。

  惊喜接踵而至,最终他们总共找到了5枚三维保存的翼龙蛋化石。

  “研究蛋的化石,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研究蛋壳,因为毕竟里面的有机质都已经分解掉了。此次发现的5枚蛋,结构都很完整,可以为我们还原翼龙蛋的形态、大小以及蛋壳结构。”

  翼龙蛋外面的硬壳比鸡蛋要更薄一些,而里面的薄膜则要更厚一些。与现生的爬行动物对比之后发现,翼龙蛋特征与蛇蛋非常相似。蛋长在60至65毫米,宽度在25至30毫米,比鸡蛋略小一些。

  突发灾难致集群死亡

  除了还原真容的三维蛋化石,更让汪筱林惊喜的是,这些蛋是跟自己的父母埋藏在一起的。“在一处地方,同时发现蛋和他们父母的化石,这是非常少见的。”

  汪筱林介绍说,化石发现区域曾经是一片大的湖泊,翼龙生活在湖边,以捕鱼为生。一场突发性的灾难事件,如湖中突发性大型风暴,导致生活在湖边和翱翔于天空中的翼龙遭到毁灭性灾难事件而集群死亡,并和它们产在湖岸潮湿的沙滩软泥中的蛋快速埋藏在一起。

  此外,研究还为翼龙的性别特征做了鉴定。在发现的化石当中,一类头骨脊比较大,向前弯曲突出;一类则较小,没有明显的向前弯曲。汪筱林认为,这个特征区分了翼龙的雌雄。“现代生物界也有这样的现象,雄性为了吸引异性,会有一些性展示功能。此前美国也有研究提出过类似结论,但是当时的研究标本比较少。”

  本报记者 牛伟坤 J191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