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演出市场畸形繁荣乃作茧自缚

2014年06月17日 11:26 来源:红网 参与互动(0)

  演出市场畸形繁荣实乃作茧自缚  

  节俭令颁布两年来,演出市场两极分化严重。那些高度市场化的公司,因为从来靠无可靠,市场份额不降反升。当年那些靠政府买单和大型企业或团体包场,演出邀约多得接都接不过来的公司,开始在愁怎样保持演出量,怎样保证员工的工资。这其中,不乏多个“中”字头演出团体及大型交响乐团。(6月16日《京华时报》)

  公款施肥下的演出市场繁荣如同公款下餐饮行业的暴利,都属于背离市场规律的畸形繁荣,根据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是那些被群众视为“食之无味”的鸡肋式文艺演出,价格却高的离谱,提供服务的演出团体漫天要价,负责买单的政府与国企则大包大揽,丝毫没有市场经济中关于讨价还价、质量保证、品牌维护等元素。很多由公款买单的歌舞晚会多年无创新,都是找个名人,加个伴舞,找几个老歌改改,荡几个秋千搞几个装置,可是这样演出的邀请都接不过来。这些靠公款买单的文艺演出不仅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畸形繁荣对文艺事业的荼毒也是发人深省。

  畸形的繁荣让文艺创新无力。看过几场公款买单的演出,就不难发现,很多都是老面孔,几十年来一出场还是唱着那首几十年前的成名曲,就这样还有人假唱糊弄观众,这种一首歌通吃的名人因为赚钱太容易了,哪里还有心思不断创作新的作品,即使创新很多也是应景之作、敷衍了事。这些长期盘踞荧屏的老面孔占据着优质的传媒资源,导致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青年演艺人才无法脱颖而出,演艺人才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在公款买单面前失灵。并且还引发马太效应,让那些毫无活力的老面孔越来越富有,越来越有能力提高曝光率,就越来越多地占据有限的传播平台,让敢于创新并才华横溢的人才被埋没,并持久地伤害着全社会对文化创新的原动力。从近些年群众对各类平民选秀节目中走出的演艺人才的追捧,就能看出群众对文艺创新的渴望与期待。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是演艺市场的健康状态,艺术源于生活,才能高于生活,艺术的生活源泉肯定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公款买单演艺市场畸形繁荣的语境下,垄断不仅让演艺圈如一潭死水,多年不见创新的影子,而且还是作茧自缚,让生在温室大棚里的名人们学会了耍大牌忘记了用更优秀的作品服务群众。地方政府与国企对这些大牌的艺人及演出团体的捧臭脚,惯的他们一切向钱看,随便忽悠一下就要大把钞票,当买单之人都对这些名人奴颜婢膝时,群众批判的声音他们自然会不屑一顾,早已断送了阳春白雪能力,更失去下里巴人了情怀。当这些演艺团体及老面孔们一旦失去公款的庇护,想走近群众依靠市场时,群众与市场是肯定不会买账的,那些无依靠的市场化演出公司的异军突起才是价值规律的体现,那些不断创新,其作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时代的演艺人才自然深受群众喜爱,以实力而不是资历闪耀荧屏,并一石激起千层浪。

  从《中国好音乐》、《星光大道》等群众舞台走出很多优秀的演艺人才,让我们看到市场的魅力,打破了创新乏力的沉寂,各种优秀的作品纷至沓来,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真正繁荣。优秀的文化作品就是国家的软实力,可以凝聚人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如果舞台被资历、被领导喜好、被鸡肋式的表演占领,群众的思想自然被禁锢,群众的文化素养就会裹足不前,这些背靠大树好乘凉的舞台钉子户们也是作茧自缚、自毁前程。

  文/刘勋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