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唐朝皇宫有专业蹴鞠艺人 每年1天"法定踢球日"

2014年06月18日 10:20 来源:大河报 参与互动(0)

  引子

  唐朝每年一天“法定踢球日”  、

  汉朝人踢的球是什么做的呢?有两种,一种制作简单,直接用毛发或毛线“纠结为之”,叫毛丸,耐用性要差一些,估计也踢不太远;另一种就是唐人颜师古所说“以韦为之,实以物”,韦是经去毛加工制成的柔皮,缝成球包,里面塞满动物的毛,这种实心球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小时候踢过的用塑料袋包裹的废纸球,但比毛丸高端一些,东汉末许昌皇宫赛场上常用的应该就是这种。体育史学者们认为,这种皮革外壳的实心球,至晚在殷商就出现了,因为当时的鞠字偏旁从革,而且祭祀时又有了鞠舞。

  到了唐朝,足球的制作有了一次质的提升,从实心球变成了能充气的球。唐代的诗文当中多有提及,比如归氏子在《答日休皮字诗》中说“八片尖裁浪作球,火中燖了水中揉”,仲无颇在《气球赋》中说“尽心规矩,初因方以致圆;假手弥缝,终使满而不溢”;唐玄宗时颇受重用的徐坚也在《初学记》描述,“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

  综合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唐代的足球更多地称为球,而不是鞠,在皮革处理上要经过水揉火烤等多道工序,制球时,先把皮子裁成方块,再用8片皮子组合缝成外壳,当然,这种外壳肯定不会有今天用32片皮子做的足球那么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唐代的球已经有了“内胆”,是动物的尿脬。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内胆球,据世界体育史记载,英国发明吹气的球是在十一世纪,比我国晚了三四百年时间。唐代的球要用嘴吹气,之后扎起来,缝好外壳,就可以踢了。

  气球的弹性比实心球肯定好很多,能够踢得更高,更具娱乐性,也因此,这一器材的重大进步导致唐代的足球规则比之汉代发生了重大改变。民间的玩法有几人对踢的,叫做“白打”,“围而蹴之,不使堕地,以失蹴为耻,久不堕为乐”;也有纯粹比赛谁踢得高的,叫做“趯鞠”,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中有“蹴鞠屡过飞鸟上”,说的就是这种玩法,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也讲到一个叫做张芬的人能将球踢得“高及半塔”。

  在竞赛场上,耐扛耐摔的力量型选手不再吃香,中国古代足球就此锁定“技术流”。球门从汉朝的一方六个变成了双方共用一个,从低球门改为高球门,以将球踢过网洞多者为胜,双方直接对抗变成了间接对抗。所以,从唐代开始,长途带球奔袭这样的场面就不再出现,选手们更在意停球、射门的技巧。

  寒食节这天不踢不爽

  古代足球规则的演变,往往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牵制,这就是军事训练。

  汉初,战国时耀武扬威的战车消失,步兵大量兴起,所以对抗性的蹴鞠成为练兵的手段;到了唐朝,骑兵是最重要的兵种,怎么操练骑兵成为头等大事,于是骑术与砍杀术完美结合的马球应运而生,对攻性的蹴鞠地位旁落,记载其运作规则的《蹴鞠》二十五篇也随之失传。

  但在唐朝,单球门和不用球门的蹴鞠活动还是很受欢迎的。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传统节日——寒食节。其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宁愿被烧死在山上也不愿出来接受封赏的介子推。在这一天要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又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内容。到了唐代,“寒食蹴鞠”之风达到鼎盛,几乎成了“法定踢球日”,扫墓之余,你不到郊外踢踢球,都好像这一天没过似的。

  唐代许昌诗人王建在一首《宫词》中写道:“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这首诗在诸多古代体育研究文章中引用率颇高,诗中的“白打”,就是唐宋时期民间非常流行的无球门踢法,由两人或者多人对踢。新郑人白居易也留下了一首《洛桥寒食》,描述足球场上的场景,“蹴球尘不起,泼火雨初晴”。

  除此之外,王维、李白、刘禹锡、韦应物等知名诗人的作品中都提到过寒食蹴鞠。由于唐代“寒食蹴鞠”开展地域的广泛,一生漂泊的杜甫在晚年写过一首《清明》,感叹“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杜甫生于巩义,曾到过洛阳、陕西、四川、湖北等地,说明这些地方都有寒食节蹴鞠的习俗。

  寒食蹴鞠本是民间习俗,因为太流行,对皇室也产生了影响,宫里这一天也要用到足球。《新唐书》中记载过需要按时供应皇宫的物品,“二月献牙尺,寒食献球,五月献绶带”;唐人韦庄写过一首《长安清明》,说“内宫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结合王建的那首诗,说明这天宫里也有女子进行“白打”式蹴鞠表演,并且皇帝是要提前打赏的。

  根据文献,唐代朝廷教坊司和皇宫的内园都有专业的蹴鞠艺人,在寒食节或者皇帝举行大型宴会的时候进行表演,并且开销不菲。唐玄宗时,有次因为天下大旱,要求大臣进谏,有个在开元初年当上了礼部侍郎的河南济源人叫做张廷珪,他直言不讳,要求皇帝“屏后宫,减外厩,场无蹴鞠之玩,野无纵禽之乐”。唐玄宗的蹴鞠瘾也是很大的,唐人所著《封氏见闻录》中说,李隆基常跟杨玉环在骊山华清宫中观看宫女的“白打”表演,所以要他同时屏退“后宫”杨玉环和“蹴鞠之玩”,肯定办不到。

  唐代有记载的足球达人,虽然没有宋朝的名气大,却也不少。首先是杨璬和武崇训,他们都是唐中宗的儿子节愍(mǐn)太子李重俊的门下宾客,李重俊当太子之前是洛阳刺史,“封千户”,他的一大爱好就是踢球。而杨、武两人“无学术”,“惟以蹴鞠猥戏,取狎于重俊”,为了讨好太子,球技都练得十分了得。

  唐朝末年,出了个如霍去病一般能打仗又爱踢球的厉害角色,叫许存。许存最初人生不得志,只好天天苦练球技,后来,他被五代前蜀开国皇帝、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王建所赏识,收为义子,改名王宗播。王宗播南征北战,为前蜀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蹴鞠自此锁定“技术流”

  唐朝的单球门场地是什么样子呢?宋元之际的著名史学家马瑞临在《文献通考》中说:“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二期,以角胜负否。岂非蹴鞠之变欤?”

  这番话是说,宋辽金时期,朝廷宴会上常见的单球门蹴球表演始于唐代,唐朝球门的样子跟宋代的形制差不多,在地上插两根高数丈的竹子,上面挂一张网,网中有洞,选手们分左右两队,以踢球穿洞多者为胜。

  这样的玩法,参与者之间完全不会有身体接触,讲究传球的舒适度、踢球的精度,对抗程度大为降低,可惜汉成帝刘骜没有机会看到,不然他一定会马上丢了弹棋盘,重新拥抱足球。

  古代体育史研究者、江苏师范大学刘秉果和赵明奇两位学者认为,唐代的单球门蹴鞠比之汉代在危险性上大大降低,还有一个文化背景,汉代勇猛冒险的体育精神是被认为不符合儒家仁义之道的,后来晋朝有人提出,“诸伎而伤人者,皆宜除之”,许多可能危险伤人的体育或者娱乐项目都不再被提倡,消亡或者被迫更张。

  所以,唐代竞赛足球从双向球门对抗转为单球门比赛,不是偶然的。这一转变也影响深远,中国古代足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宋代,可以说完全是按照唐人给他们划定的两个方向——无球门的“白打”和单球门比赛发展的,蹴鞠真的变成了“一团和气众皆欣”的休闲运动。

  缺乏对抗不代表不好看,反而,因为蹴鞠自此永不回头地进入了“技术流”,接近杂技,观赏性倒是更强了。唐代诗人仲无颇在《气球赋》中说:“苟投足之有便,知入门而无必时也。广场春霁,寒食景妍,交争竞逐,驰突喧阗,或略地以丸走,飞凌空以月圆。”这显然是寒食节一场单球门比赛的实况描述,球场喧嚣,选手跳跃奔跑,足球时而在地上滚动,时而被踢入高空,也是相当引人入胜的。也是在唐朝开启的这种足球氛围中,宋代涌现出了高俅、柳三复等个人技术极其出色的球星。游晓鹏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