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南世界文化遗产增至5处

2014年06月23日 10:20 来源:大河报 参与互动(0)

  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赢在了哪里?河南又在其中占据着什么位置?昨天晚上,记者采访了几位长期从事申遗工作的专家和领导。

  记者张体义

  编者按:“大运河”、“丝绸之路”双双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河南的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增至5处。前三处分别是: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和“天地之中”历史文化建筑群。

  丝绸之路

  简介:丝绸之路河南段包括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和陕县崤

  函古道石壕段遗址等 项遗产点。

  画外音:河南的丝绸之路遗产不仅文化内涵丰富,而且代表了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城址、门址、关隘遗址、道路遗址等不同的遗产类型,我省专家将其概括为“一城一门一关一道”。

  大运河

  简介:大运河河南段遗产点包括洛阳市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商丘南关段等7项。

  画外音: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以通济渠、永济渠为“人”字状两大撇捺延伸,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全长2700多公里,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为什么是大运河?

  回溯|关键词:中国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5世纪,7世纪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13世纪完成第二次大沟通,历经2000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与水利功能。

  依据历史上的分段和命名习惯,中国大运河共包括十大河段:通济渠段、卫河(永济渠)段、淮扬运河段、江南运河段、浙东运河段、通惠河段、北运河段、南运河段、会通河段、中河段。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共包括中国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这些遗产根据地理分布情况,分别位于31个遗产区内。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介绍说,大运河河南段主要是指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和永济渠。隋唐大运河的开通,把沿线重要通都大邑联缀在一起,密切了各地区间的联系,对加强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

  要点|申遗成功的条件和优势

  谈到大运河此次申遗成功的条件和优势,河南省文物局资源处处长司治平介绍说,中国大运河符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几个标准和条件。

  中国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水运工程的杰作,创造性地将零散分布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区间运河连通为一条统一建设、维护、管理的人工河流,其为解决高差问题、水源问题而形成的重要工程实践是开创性的技术实例,是世界水利水运工程史上的伟大创造。

  中国大运河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已消逝的一个特殊的制度体系和文化传统——漕运的形成、发展、衰落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延续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运河,被《国际运河古迹名录》称为世界上“具有重大科技价值的运河”,是世界运河工程史上的里程碑。它展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工运河发展的悠久历史阶段和巨大的影响力,代表了工业革命前土木工程的杰出成就。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与观念的印证,并作为庞大农业帝国的生命线,对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大运河还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完整性、真实性和保护管理的要求。

  作为系列遗产,大运河包括了所有表现其突出普遍价值的必要因素并完整地表现出运河遗产的发展和演进过程,在遗产构成方面具有高度完整性。

  大运河具有良好的真实性。承载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要素在外形和设计、材料和实体、位置和布局方面具备较好的真实性,所有仍具备实用功能的遗产要素具备用途和功能的真实性。大运河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在精神和感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真实性。

  “后申遗”时代,河南怎么做?

  “双申遗”成功,对河南省有什么重要意义?记者采访了我省相关专家,听他们谈谈“后申遗”时代——

  8年努力终成功,河南又添两张世界文化名片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8年努力,终于成功,河南又添了两张世界文化名片,值得庆贺。大运河、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都有河南,不仅如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在洛阳,大运河的西部起点也在洛阳,洛阳成为沟通东西南北水旱两路的转运中心,足以证明中原在中国古代交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上的影响力,彰显了河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记者张体义)

  有利于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李立新表示,“此次申遗成功,我省的世界文化遗产由三个增至五个,为我省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提供了更多抓手。”同时,提高了我省的知名度,我省应加强对文化的重视,在开发过程中注意遗址文物的保护。(记者牛洁)

  发挥世界文化遗产龙头作用

  洛阳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研究会会长、研究员徐金星说,现在洛阳市共有6个世界文化遗产点,这在全国都非常罕见,这6个“重量级”的景点应该发挥龙头作用,形成合力。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所长卫绍生持相同观点,他说,洛阳旅游文化丰厚,但龙头性景点较少,此次双申遗成功也许是个契机。“洛阳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整合旅游资源。”(记者牛洁)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