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申遗成功并不表示“功德圆满”

2014年06月23日 11:05 来源:半岛都市报 参与互动(0)

  “世界遗产”的名号意味着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得到了认可,更意味着相关部门保护运河的责任之巨、路途之艰。倘若仅仅盯着申遗背后的经济效益,申遗虽然已经成功了,保护却已经面临着“失败”。

  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同时,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又给了国人一个更加自豪的理由。这两处遗址,一处为水路,一处为陆路;一处横亘我国南北,一处横跨亚欧大陆……如此两处申遗的成功,是对大运河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认同,也能够更好地保护两处历史文化及相关遗址。但是,一个担忧也隐隐而来:在运河和丝绸之路沿线,不少地方政府正在筹建一些以运河和丝绸之路为由头的景区,这些地方申遗的成本会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相关景区的价格会不会出现报复性上涨?

  以已有案例来看,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参观成本,在过去一二十年时间里,纷纷都呈现出上涨趋势。故宫、黄山、武当山、九寨沟、丹霞、张家界等知名景区,纷纷都在申遗之后门票大涨。大运河及丝绸之路的申遗主要是为了保护与传承相关地域的文化,而不是为了借着申遗成功的契机大肆赚钱。《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4条明确指出,“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是有关国家的责任”。世界遗产只是一个名号,重要的是对遗产实施保护、开发并向人类展示。或者直接说,申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相关物质或非物质的遗产,而不是为了更好地涨价。

  一方面,必须要承认,地方申遗确实花了不少钱,但另一方面,申遗只管开发利用和GDP增长,而不管传承和保护,这样的申遗态度和最终结果显然让人纠结。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世界遗产都在涨价。2011年6月份,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当时申遗小组组长在成功申遗后承诺了六点:“还湖于民”的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侵占。大运河及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以后,地方政府可以将其视为拉动沿线旅游经济的动力,却不能将这作为主要目的,并将成本转嫁给普通民众,而要学习杭州西湖“保护为先”的单纯原则,思考如何去保护和传承在这两条路线上所蕴藏着的人文景观与传统文化。

  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功德圆满”,地方政府面临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和复杂。以京杭大运河为例,这条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的人工运河全长1794公里,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6省市,无论是河道治理、水质达标,还是文保及沿河风光的修复,都需要各地政府协调工作、统一管理。“世界遗产”意味着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更意味着相关部门保护运河的责任之巨、路途之艰。倘若仅仅盯着申遗背后的经济效益,申遗虽然已经成功了,保护却已经面临着“失败”。

  王传涛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