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面对侵权编剧要硬气

2014年06月23日 11:09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面对侵权编剧要硬气

  【事件】著名编剧王宛平在微博上曝光被侵权却闭口不提侵权方是谁

  【观点】改变有关方面的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编剧得从自己做起,自己先硬气起来

  前两天,当王宛平编剧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喜获上海白玉兰奖金奖时,她的微博上却是冰火两重天,在庆祝获奖的同时,她也用微博平台表达了自己被某部电影的制片方欺骗后的种种感受。她在微博中说:“电影是俺的噩梦,居然会遭遇如此恶劣之事,这个夏天,怎么了!合作过N次,从头到尾,写,改, N次,结果是,影片要上了,要宣传了,俺还蒙在鼓里,全然不知,去问,不回复,实在不懂,为什么?不愿面对我? ”还说,逼急了就把对方的名点出来。虽然已有人根据王宛平的描述猜出了这部电影的制片方,被猜测的希世纪公司老板高希希对此的答复十分模糊,可最终因为王宛平的闭口不语,侵权的制片方并没有完全浮出水面。

  已经是金牌大编剧、位列中国编剧委员会副会长的王宛平到底还是没有把制片方的名点出来,虽然这只是王宛平自己的事,可是不能不说这是整个中国编剧群体居于弱势,也缺乏点血性的现状的真实写照。对于著作权被侵犯,当然不是非打官司不可,上法院只是解决问题的最后办法。然而,大编剧连对方的名都没有点出来,真是让很多还处于金字塔底层的小编剧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更找不到出路了,一些小编剧就在王宛平的微博评论里谈到了这一点。

  也许王宛平的反应与她个人的性格有关,也许她平日的修养不会让她做出“撕破脸”的做法,但她在长微博里说了,“令人无比心寒,无比愤怒……这口气窝在心里,没个半年一载很难消化。 ”作为局外人的笔者也很难理解,既然如此,为何连点名这种最基本的曝光手段都不用,更谈不上对侵害著作权的制片方宣战了。 《国际歌》里唱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编剧要改变自己在产业中的弱势地位,也只有靠自己。如果编剧被侵权都只是一口气憋心中,除了自己被憋出内伤外,剩下的就只能是永远任人宰割罢了。

  当然,在影视圈中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一旦有编剧遭受侵权后,找到制片方理论,或是公之于众(闹上法庭的不多) ,这位编剧就会被导演或制片方打上“事儿多”“难缠”的标签。编剧在维不维权上顾虑颇多,可能与此不无关系。但如果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顾虑而隐忍不发,那么,久而久之,正当的维权就真的会变成“节外生枝”的事,而不是每个从业者脑海中的一根准绳。被惯坏的侵权方,可能就会把各种侵权行为看作是理所当然的“正常行为” 。编剧口头上再呼吁大家要尊重编剧、激活原创,不如自己硬气起来,作用更大。改变有关方面的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编剧得从自己做起。

  王宛平经此事后,给同行和刚入行的编剧留下了四点建议,其中一条就是“一切事情都要说清楚,署名、稿酬,无论再熟的人找你,都要说清楚” 。笔者认为,她指的“说清楚”就是要落在纸面上,形成正式的合同。中国影视产业飞速发展,再按人情社会的规则肯定是行不通的,用合同保护自己,是编剧入行要学习的第一课,也是这次王宛平发声给编剧们留下的可行一招。小作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