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传郑州曾保留大运河残留“隋堤” 后被民众挖走

2014年06月23日 15:54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时隔4年,联合国遗产大会再次传来好消息——继2010年“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申遗后,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段重要河道,也成为郑州的又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郑州段是通济渠河道保存较为完整、历史风貌较为协调的重要河段,在郑州境内全长150余公里。“大运河”有哪些重要价值、大运河郑州段有哪些历史变迁?今后又将如何保护和发展?请听专家如是说。 郑州晚报记者 尚新娇

  前世:大运河:汤汤流淌的史书

  “隋堤”何在?

  惠济区堤湾村地处废弃的运河故道河堤转弯处,故取名堤湾。在堤湾村东,解放初期尚保留一段高台地,当地群众称之为“堤上”、“小堤”等,他们介绍据一代一代流传的说法,此处就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残留的“隋堤”,而清顺治、乾隆《荥泽县志》中的“荥泽八景”之一“隋堤烟柳”就是指此处。在解放初期由于平整土地,该段隋堤被群众挖去。

  现存惠济桥是一座三孔石桥,原长40米。惠济石桥之下的河道就是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汴河遗址。在惠济石桥上,至今留着古代的车辙的深深痕迹,可以想象当年“车辚辚,马萧萧”的热闹场面。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多处寺庙遗址、古民居、碑刻等。大运河沿线村镇因大运河漕运而繁荣,也随着大运河的废弃而逐渐走向衰落。在大运河沿线的民间流传着众多口头相传的传说、故事,以及近年来消失的工艺等。

  郑州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发祥地

  郑州市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公元前4世纪,魏国就在郑州境内开凿鸿沟用以漕运,成为中国北方建造运河之始,可以说,郑州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发祥地。

  作为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来讲,郑州是引黄河水与淮河水贯通的起始点,显然,大运河郑州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正因为有了这个起点,才有了通向江南的大运河。

  郑州市大运河申遗办主任阎铁成对记者说:“这段沟通南北的运河对郑州的城市发展影响非常大,当时郑州号称全国八大雄州之一,既是运河的码头,又是陆路的驿站,很多东西在这里交换。驿站彻夜不关城门,来来往往的商旅、信使络绎不断,当时的繁华景象可以想象。”

  “从交通上来讲,这段河把南北交通有机联系起来,把南方的农副产品运到北方来,把北方的工业品运到南方去,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

  “举个例子可以说明,在扬州发现有唐代沉船,沉船上有唐青花瓷的碎瓷片,当时找不到唐青花瓷的制造地,但后来在巩义发现了一些窑炉,窑炉里有唐青花瓷,两相对比,其图案、用釉、用色完全一致,这就说明扬州的唐青花瓷是郑州生产的。而郑州生产的唐青花瓷运到扬州去,是通过运河运到了扬州。”阎铁成说。

  因运河而生的城

  大运河对所经沿线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如郑州市的荥阳故城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时期因运河而生、依运河而兴的社会生态体系的典型代表。它坐落于惠济区古荥泽西北,地处鸿沟运河起点,同时它也是向西经虎牢关通往洛阳、长安的陆路交通要道的东口。秦汉时,荥阳故城借水利之便,成为天下名都,与蓟(今北京市)、邯郸、洛阳等著名城市并列,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美誉。

  今生:大运河郑州段的变迁

  2006年,国家文物局将大运河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7年,大运河沿线各城市在扬州设立了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2008年,大运河沿线35个城市共同成立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并制定了联盟章程和申遗工作方案。2009年开始,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全面展开。郑州市于2009年成立了大运河申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郑州市大运河保护、申遗与迎检工作。通过多年努力,运河已成为郑州的一处美丽景观。

  大运河通济渠的考古发掘工作揭示了绝大部分掩埋于地下的大运河郑州段的历史走向,保护修缮工作使大运河郑州段重要附属遗产点惠济桥得以恢复和展示。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介绍,在文物、水务、环保、市政、惠济区政府等有关部门及广大申遗工作者不断努力下,遗产点遴选、规划编制、考古研究、文本基础资料报送、河道及周边环境保护整治、法规完善、档案系统和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导视标识系统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等一系列申遗工作圆满完成,为顺利通过世界遗产组织专家现场考察评估和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在保护、整治和申遗过程中,不仅使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强,公众的遗产保护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展望:保护遗产,促和谐发展

  作为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沟通黄淮两大水系的运河遗存,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经历了千余载沧桑风雨。在申遗成功之后,将会有什么样的保护和发展呢?

  市文物局局长任伟表示,“申遗成功是一个大好消息,但也意识到更高的要求、更重的任务和更大的责任。今后,还会一如既往地做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并按照《世界遗产公约》及世界遗产组织的相关要求,落实各项保护措施,不断推进相关遗产点的保护修缮、景观环境的提升美化、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刻彰显、城市功能和文化品牌的拓展完善,确保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历史文明永续传承、社会经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