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运河三老"之一:大运河周边不宜大量开发楼盘(图)

2014年06月25日 17:00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从无到有,从鲜为人知到举国支持,中国大运河的申遗之路日前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近日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正式成为我国拥有的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加上同日成功申遗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已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二。

  数据显示,属于申遗范围内的中国大运河共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中的沿线河道遗产27段,贯穿我国8个省、直辖市中的27座城市,申遗河道总长1011公里,约为大运河全长的1/3。至今,大运河仍有不少河段还在为当地担当着重要的水路运输职责。其实,对保护、开发、利用工作而言,申遗成功仅仅是一个逗号,大运河的“后申遗之路”才刚刚开启。那么,大运河申遗从最初提出设想到最后实现,背后藏着哪些故事?对于申遗成功后大运河又应如何开发商业价值呢?对此,北京商报记者专访到了大运河申遗发起人之一,有着“运河三老”之一称号的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杭州铜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

  一封联名信引发的八年申遗路

  北京商报:大运河申遗的设想最初是如何提出的?八九年申遗路中有哪些重要节点?

  朱炳仁:2005年底,“运河三老”的另外两位,即大运河申遗发起人文物专家罗哲文、古建筑学家郑孝燮与我一同在杭州开会时聊到了大运河的保护工作。三人当时对大运河申遗的想法“一拍即合”,连夜起草了给运河沿线十余城市市长的联名信,呼吁加强对于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为大运河申遗,有的城市甚至是我们直接上门将信送到了相关负责人手中。

  联名信寄到各地政府且向社会公开之后,不少省市对此工作开始愈发重视起来,第二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刘枫领衔58名全国政协委员群起响应我们的呼吁,草拟了一份《大运河申遗提案》。随即,由国家文物局牵头,联合运河沿线35个城市共同参与的全国大运河资源调查工作启动。此后,我国率先将大运河列为国家文化遗产,并将相关申遗材料递交至联合国,2006年12月,大运河被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正式进入申遗实质性阶段后,我国曾于2007年举办了首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邀请来自世界运河城市的市长和代表们交流运河保护、开发和利用经验。当时,国外的运河城市市长们见到大运河时都颇为震惊,他们认为,相比自家门口仅几十公里,最多有100-200公里的运河,大运河无论开凿时间、长度都遥遥领先。由此,京杭大运河在世界上的名气逐渐响亮,保护和申遗也进入“快车道”。

  保持“活”着的大运河原有风貌

  北京商报:大运河申遗过程中遇到过哪些争议、阻碍?

  朱炳仁:不可否认,大运河申遗与我国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申遗过程有着较大差异,因为大运河是少见的流经多达20多个城市、“活”着的文化遗产,没有申遗的经验可以借鉴。

  首先,大运河申遗涉及城市众多,此前各个城市对于自己境内运河段的保护方式和开发程度各有不同,对于运河申遗、保护、开发没有形成共同的理念,部分城市希望地方对于大运河的利用仍然以经济发展为主,计划围绕运河沿岸开发房地产、旅游景观、更多的运输码头等项目,多拆掉一些运河旁的老民居,让这些原住民“上楼”。而且,当时,杭州、济宁、无锡等城市都提出希望成为申遗牵头城市,最后经过多方研究,确定将申遗办公室设在扬州,确定了扬州的领军地位,但即便如此,各方对于大运河申遗、保护、利用的观念也基本是在世界运河城市大会后才基本统一起来的。

  其次,对于大运河如何申遗,业内存在较多争议。由于大运河还在使用、发展,因此,到底应该如何定义大运河的遗产性质,是否应该让断流的河段恢复等问题业内都一直无法达成共识。随着业内申报体系的逐渐完整,最终各界确定应保尽保、原汁原味地保留大运河遗产的方向,政府鼓励运河周边居住的原住民不要完全搬走,而对于断流的部分,申遗部门最终统一了观点,认为断流是环境变化等历史造成的,恢复通水可能反而破坏了历史原貌。

  截取沿线重点地段适度开发

  北京商报: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各界认为沿线城市都将因此获得巨大旅游业、文创产业等方面的商机,但也有专家担心运河线过长、景点过多且同质化倾向明显,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朱炳仁:大运河沿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确实存在开发区域现状分布,整体体量太大,且目前景点特点不突出等问题。对此,建议各地方政府不要全线开发境内的运河资源,而是截取几个比较珍贵的地段重点开发,并且将相邻城市开发的重点区域与本地项目串联起来,形成区域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此外,目前我们并不赞同部分业内人士提出充分利用运河资源大量开发楼盘、酒吧、咖啡厅等项目,酒吧、咖啡厅等项目可以为旅游业服务,但绝不能过度,而楼盘可以利用运河申遗成功带来的无形资产去打概念做宣传,为运河吸引更多商户,但绝不能因此破坏了运河周边原有的建筑、住房。专家们更希望地方能够在运河沿岸适度设置一些相关的博物馆、图书馆,或者开发一些运河主题文化园区。

  此外,在后申遗时代,建议运河周边开辟出“零干预”的区域,即各地将运河沿岸保护相对较好的区域以原生态的面貌圈出来,即使使用区域内留下了的老房子、老厂房也不要离开原有的功能使用,为后代留下自己这代在运河上的遗产外,也给他们留出自己开发的空间。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