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立文保碑 助大屠杀文献申遗(图)

2014年06月26日 15:12 来源: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已立文保碑的利济巷慰安所旧址。 记者 宋宁 摄

  昨天上午,南京市文广新局在利济巷慰安所旧址举行了文保标志碑揭幕仪式。在利济巷2号和利济巷18号的一块空地上,一块文物标志碑已经竖立起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 南京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四年六月七日公布 南京市人民政府立”。

  此举将有助大屠杀文献申遗

  6月7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下发文件,增补“利济巷慰安所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月25日,不到20天时间,文物标志碑就制成并揭幕,如此之快,在南京文物保护的历史上极为罕见。

  昨天,南京市文广新局的刁仁昌局长在揭碑仪式上表示:“南京是侵华日军最早设立慰安所的地方,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同时刁仁昌局长告诉记者,“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共保存有7幢房屋约2000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旧址,也是唯一一处被在世慰安妇指认过的慰安所建筑。”

  另外,刁仁昌局长还表示,本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受理南京大屠杀及强征慰安妇历史档案和文献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利济巷慰安所遗址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必将促进这项申遗工作的开展。

  将向全亚洲征集相关文物

  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尽快完成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的划定,尽快明确修缮主体,完成修缮工程。并计划搜集利济巷慰安所旧址的历史资料,编制展示方案,将这里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对此,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向记者具体描述了构想中的规划,“等专家论证会后,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进行修缮。将会做成一个纪念馆,也将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分馆。原来的旧建筑我们不会动。”周琦介绍说,虽然这几座楼曾经被当做居民筒子楼居住过,但幸好原本的结构并未有过任何改动。接下来的修缮,主要是针对外围和局部进行。

  周琦还介绍说,在慰安所旧址的东侧将会建个双层停车场,“并且可以从总统府那一带设置引导再通向这里。”周琦介绍说:“文物征集将会在明年上半年开始,有可能要在全亚洲征集。”

  ■回顾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

  十多年认定之路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学者经盛鸿向记者讲述了利济巷慰安所旧址被认定为文保单位的十多年历程。十几年前,日本学者西野留美子和经盛鸿教授取得联系,告诉他在朝鲜找到一位当年的慰安妇朴永心老人。老人说自己有在南京当慰安妇的经历,并记得慰安所附近有操场、水塘,不远处还有一条铁路。为了找到这处慰安所旧址,经盛鸿教授在南京本地媒体的帮助下开始了艰苦的寻找,“老人提到了铁路,我开始以为是在下关,但在下关找了很久,并没有收获。”

  后来,经盛鸿想到,民国时期南京有一条从下关通向城南的小铁路(京市铁路),这家慰安所会不会在小铁路旁边?经盛鸿沿着小铁路的遗迹又开始了寻找,并且采访老居民,终于发现利济巷2号建筑群很像当年的慰安所。“当年,这一带也有操场、水塘。”

  2003年,在中日学者的努力下,朴永心老人来到南京,指认利济巷2号就是当年的“东云慰安所”。使得这片当时将被拆除的建筑群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

  去年,经盛鸿、薛冰、姚远、宋震昊、王宏伟等五位专家学者以普通南京市民的身份,正式提出将“利济巷民国建筑群”认定为文物建筑的申请,相关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该旧址保护的研讨、论证和评审工作。最终利济巷慰安所旧址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