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保护方言 使用胜于收藏

2014年06月27日 09:2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日前,通行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的广东省东莞市宣布,将用3年时间建立东莞方言档案,保护“行走在消逝中”的乡音。对于以人为载体的语言来说,存入档案馆就可使之安然无恙了么?

  语言从来都是越用越活,不便书记的方言更不例外。况且,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某些方言更具只可意会的微妙,只有那一方水土的那一方人才明了。因此,将方言存档的保护举措显然不足以保全方言。

  方言生于民间,它的格局自然也在民间。因此,想要保全方言,就要让方言从民间来、回民间去。只有口耳相传的方式,能让方言回响在山沟里、流淌在小镇上,再活千百年。

  或许在电子设备中,方言在万年后都能在世上“发声”,但那时候,若没有方言的传承者在,还会有人想去听、听得懂、有共鸣吗?失去环境与主体的“空话”,又怎能得到回响?

  这是保护方言最坏的时代。普通话作为社交“通行证”的力量在壮大,网络用语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甚至,“火星文”都“登陆地球”了,而舞台的另一端,乡音渐远,一些方言呈现出“退场”姿态。

  但这也是保护方言最好的时代。广播、电视里播放着方言节目,学者们研究方言并赋予它文化遗产的身份,一些地方办起了方言少儿班,甚至热爱汉语的美国人为中国人制作了“乡音苑”网站和“中国方言地图”……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语言不是一个死物,它与人的腔调和情感共生并存。在方言里,一个俏皮的词,一句生动的话,只有真人说出来,才能带来那份人间烟火气息。

  在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正确处理、保护地方方言,可以让更多人不忘记家乡的声音,不丢掉与生俱来的地域标签,不失去一方水土的文化。

  使用方言,胜于收藏。念念不忘,才有回响。只有让缕缕乡音活在民间,以方言为载体的种种地方文化才能薪火相传。谈界玄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