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七七事变"后日军北京设细菌生产基地 遗留消毒锅

2014年07月07日 10:2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天坛神乐署位于天坛西门内,是专司明清两代皇家祭天大典乐舞的机构。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一支对外宣称“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即1855部队)的侵华日军迅速进驻到当时国民党在天坛神乐署设立的中央防疫处。这支部队的规模在日本投降前的7年中不断扩大,修筑了日军宿舍、病房、工作室、小动物室、地下冷库和水塔等大量设施。这是日军在北平、南京、广州和新加坡组建四支新的细菌部队之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后,在天坛内原国民党中央防疫处的设施、设备基础上,建立了第二个细菌生产基地——“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该部队隶属于日本陆军参谋部第九技术研究所(登户研究所)和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由731部队部队长石井四郎任技术指导。

  该部队的部队长开始是黑江,继而为菊池。1939年,西村英二上任,该部队更名为“北支(甲)第1855部队”,对外称“第151兵站医院”,定员1500人。

  “1855部队”本部也称总务部,下设4个科即庶务科、经理科、材料科、计划科,并下辖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此外还有给水及凿开班。总务部一方面负责日军的防疫给水,另一方面负责研究和生产细菌武器,同时统辖和领导分部及办事处的细菌战业务。

  第一课即卫生检验课,实际上是研究细菌(生物)战剂的专门机构。初建时设在天坛中央防疫处生物制品所内,由小森源一少佐任课长,下设细菌检查及培养、血清学检验、防疫给水、理化检验、昆虫、结核病、病理解剖等室。1941年12月,该课迁入北平协和医学院,并将协和医院更名为北平陆军医院东城分院。

  第二课即细菌生产课,由平野晟少佐任课长,下设第一细菌生产、第二细菌生产、血清、检索、培养基等室。

  第三课即细菌武器研究所,下设生产室、研究室、特别研究室、事务室及疹疗、资料、经理等科室,由篠田统技师任课长。1941年12月,第三课迁入北海西边的原北平静生生物与社会调查所,并扩建为细菌武器研究所。

  实际上,“1855部队”是日军在北平、南京、广州和新加坡组建的四支新的细菌部队之一,是披着“卫生防疫给水”外衣的特种部队,担负着日军防疫给水和发动细菌战的双重任务。

  1950年,卫生部陆世烺在《关于日军驻北京细菌部队情况调查》的报告中证实:在前天坛防疫处院内有日寇遗留下的11吨、12吨、13吨三个6公尺长的大型消毒锅,是用来对培养菌种器具消毒的。仓库内还有大量的铝质培养箱。

  1995年,在侵华日军投降50周年之际,伊藤影明和其他一些原日军老兵来到天坛神乐署等处,指证日军的犯罪遗址,向中国人民谢罪。伊藤影明亲手绘制了一张“1855部队”驻地的草图。后来,日本东京大学讲师、日本自由作家、记者西野留美子根据伊藤影明的草图和其他一些老兵的回忆,绘制了更完整、更清晰的《原侵华日军1855部队总部设施配置图》。

  就这样,天坛脚下黑太阳——“1855部队”的罪恶,终于暴露在朗朗乾坤之中。

  寻 访

  据原崇文区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实地考察,“1855部队”本部和第二课占地面积相当大,包括现在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天坛神乐署、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及部分居民区。当时,日军在这一片建筑了大批房屋,其中包括7栋病房、100多间工作室、70多间小动物室和储存各种剧毒菌种的192平方米的地下冷库。这里成为日军大量生产细菌战剂的场所。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