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影评可以无门槛但要有底线

2014年07月10日 15:07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影评可以无门槛但要有底线  

  痛批邓超《分手大师》是“近30年来最恶俗电影”后,称韩寒《后会无期》起码要比郭敬明《小时代》深刻一点,作家陆天明在接受某周刊的采访时,接连对三位导演和他们的作品,进行了评价。

  此前,陆天明的一条微博,对邓超进行了激烈的批评。我与某位影评人还针对此条微博进行了讨论,这位影评人朋友觉得陆天明的微博虽语气过激,但并未脱离文艺批评范畴,我的疑问是,像“孙俪,你不能管管邓超吗”这样的话语,算不算文艺批评?

  还有,一位年轻影星,就是因为拍了一部电影,就被称为“下作卑贱”,这恐怕也算不上文艺批评。陆天明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那条微博写的有些过分,但有些话说出去就难收回,评价电影也好,评价人也好,除了坚持观点之外,还需要控制情绪,别把批评搞成了骂街。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影评人,电影评论早已走出被几位学院评论家垄断的年代,每个人都可以对看过的电影发表几句评论。陆天明频频对电影发言,说明他关心电影、喜欢电影,电影与文学有许多共通性,作为著名作家的陆天明的观点,自然要比一般观众更值得关注,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他对电影的评价失去专业风范成为情绪产物和草率论断之后,才会引起各路粉丝在他的微博里冷嘲热讽。

  由这个事情可以引发一个问题,我们究竟应该怎么评电影?

  这要按群体分开看待。观众评电影,是可以直抒胸臆的,喜欢就夸,不喜欢就骂,他们已经花钱买了票,完全有权利表达不加掩饰的观感,通常,观众的评价是最真实的——虽然观众经常把一部烂片捧出高票房,但对好电影,还是有着出奇一致的评价。在目前的电影评价环境中,来自观众的评论最为可信。

  专家评电影,会站在各自的角度去评判。比如陆天明,是写作圈的,那么他评价电影,不可避免地会使用文学思维。而作为以官场小说见长的作家,他的文学审美与《分手大师》的情趣审美,亦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陆天明的愤怒是真愤怒,邓超粉丝喜欢《分手大师》也是真喜欢,两者之间是无法调和的,那么,这个时候作为专家的陆天明,更应该从《分手大师》为什么票房那么高、为什么年轻人会喜欢的角度来评价电影。

  比如冯小刚、徐峥,他们是电影圈的,且都擅长拍喜剧,让他们来评价《分手大师》,给出的评语可以视为业内声音。当然,因为处在同一个圈子里,很多时候同行之间会出现“不方便”评价的情形,或者即便评价了也会照顾同行颜面,只婉转地提出建议,而不会使用尖刻言语。对于新人导演,最需要业内前辈的指点,刘晓庆都已经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评价十多部电影了,其他电影人应学习之,勇于对电影作品和演员表现等开口说话。

  还有一种学者型评论家,他们在评价电影时,通常会跳脱电影本身,把电影作品放置于文化、社会层面来进行批评,这样的影评有深度,有营养,也真诚,可惜作者太少,写的频次也太少,无力为电影评价体系的形成奠基。数量庞大的影评人群体,能为电影做贡献的,也不过是缺乏建设性的声音,往往会随着电影的下线,影评声音也销声匿迹。把指引电影创作的希望寄托在影评人身上,实在是所托非人。来自影评人的评论和电影创作者的思维,从来都没有在一条线上同频共振过。除了那些表扬电影的影评,什么时候见过导演对批评性质的影评表示过感谢?      (韩浩月)

  □微评

  @且行且看路:如果我是陆天明,我会私下找邓超,谈谈对电影更深层次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在微博上写那些。生平最讨厌的就是那些仗着自己有点儿“专业背景和修养”,便站在制高点上去要求别人,秀自己所谓的高境界。

  @_孙玉纯:中国需要像陆老先生这样敢站出来批评的人。搞笑诙谐可以,但是喜剧背后没有社会意义,而是由一大堆黄段子堆砌而成,只能成为恶俗的片子。很喜欢孙俪、邓超,期待改变。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