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间艺人走进校园 广西传承平话山歌

2014年07月20日 11: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南宁7月20日电(甘露) 他只是一位民间艺人,却拿起了教鞭,站在小学的讲台上,给孩子们传授传统文化。

  他就是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沙井街道办智和村的“平话山歌王”黄材干。

  黄材干说,“我们平话人祖上是从山东白马苑来的。我们所说的平话是一种特殊的方言,既不是壮话也不是当地人惯常说的粤语。”

  “南宁平话的形成,已有960多年的历史。”广西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语言学家黄南津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它是中国汉语十大方言之一。这种存在于南宁市周边的方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平话山歌就是其中最有代表的文化形式。

  在上世纪70年代,黄材干所在的村庄很多年轻人会唱平话山歌,他们以歌传情,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目前,黄材干所在的村庄已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村里会唱平话山歌的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村民,“年轻人几乎不会唱,平话山歌面临失传的困境。”黄材干说。

  黄南津说,如果当地政府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别说平话文化,就是说平话的人,也会在三五年内迅速萎缩,“平话文化”这种带有中原特性,又融合了壮族文化的文化现象,独特而富有魅力,黄南津呼吁南宁市政府应尽快出台措施,对平话文化加以保护。

  让黄材干感到欣慰的是,正当平话山歌传承青黄不接时,今年6月18日,黄材干所在的南宁市江南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平话文化之乡”。

  而当地政府也在早些年就启动了平话文化的保护工程。曾经以卖香蕉为生的黄材干,2007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沙井平话歌剧团,吸引了超过30位村民参与。黄材干说:“只要会讲平话,愿意学,我就免费教。”目前南宁市江南区有10多支平话山歌队。

  “我觉得最有效的传承方式是让平话山歌走进学校。”黄材干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从2010年开始,黄材干开始到南宁市沙井小学和新屋小学义务教学生唱平话山歌。

  “见到阿妹就着迷,不知阿妹可有意?悠悠情歌唱给您,哥记妹情在心底。”近日,记者造访黄材干位于南宁市沙井街道办智和村的家时,悠扬的歌声从果树林后传来。黄材干说,这是男青年借着歌声向心仪的姑娘表达爱慕之意的平话山歌。这种以歌求偶的山歌内容,与电影《刘三姐》有些相似,但这歌与刘三姐演唱的壮族山歌并不一样,旋律和唱腔都独具特色。

  黄材干称,平话山歌和壮族山歌也有相似的地方,平话山歌也和壮族山歌一样,以求偶山歌最受年轻人喜爱。

  “广西被誉为歌海。广西的主体民族壮族酷爱山歌,歌仙刘三姐便是壮族山歌手的化身。讲平话的人初到广西并不会唱山歌。这些从中原迁徙而来的民众,在与当地人通婚后,出现了有趣的民族融合现象。平话山歌就是这种现象的体现。”黄南津说。

  南宁市江南区文体局局长周艳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获得“中国平话文化之乡”的称号后,当地政府将与文化专家联手,对平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系统规划,将其打造成南宁的文化名片。

  据介绍,目前广西约有300万人使用平话,南宁市江南区是平话文化核心区。(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