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玛丽苏剧"白衣校花与大长腿"热播 主角有"神身世"

2014年07月25日 13:32 来源:青年时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一部剧的出现直接把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以张翰为代表的“承包者们”逼下雷剧舞台,这部把万达小开王思聪都看醉了的“玛丽苏”网络剧叫《白衣校花与大长腿》,这与大荧幕上《小时代3》中充斥的“盖瑞苏”相映成辉。举起手来,你已经被“玛丽苏”包围了。

  有人说中国的“玛丽苏”类型剧源于琼瑶阿姨,她所塑造的“婉君”“夏紫薇”等都是“玛丽苏”,玛丽苏们总是集倾国倾城、聪明伶俐、心地善良于一身,最主要尼玛男主都爱她们,像《步步惊心》里的若曦、《宫心计》里的刘三好、《倾世皇妃》里的马馥雅、《大长今》里的徐长今等都是如此。

  有媒体调查演员袁姗姗为什么总是被“黑”,有网友指出她特别喜欢饰演“苦情玛丽苏”,从《宫锁珠帘》的怜儿到《美人无泪》的大玉儿再到《爱在春天》的姚小蝶,无一不是“被虐”的代表。尽管如此,热衷开挂刷男主角的玛丽苏却仍在荧屏上长盛不衰。

  拥有玛丽苏你拥有了什么?

  玛丽苏(Mary Sue有时简称为“苏”)是文学批评中,尤其是同人文中的概念,特指一种过度理想化的,行为模式老套的小说人物,他们并无缺点,是创作者或读者的完美投射。

  “玛丽苏”这个名词出自保拉·史密斯在1973年创作并发表在其同人杂志《动物园》第二期上的恶搞小说“星际迷航传奇”,这篇同人文中讲述了舰队中一个十五岁半的玛丽苏上尉,俘虏三位男主,并顺手拯救世界的故事。

  1999年美国文化协会会议上,《好得难以置信:玛丽苏的150年》的报告则将“玛丽苏”类型创作推溯到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发表在《Robert Merry’s Museum》等杂志上的童话,该报告认为“玛丽苏”起源于部分作者对自我欲望的公然暴露,却又缺乏一定的创造性和写作技巧。

  咱们以《白衣校花与大长腿》为例,说说拥有玛丽苏你将拥有什么。

  首先你会拥有一个吊炸天的身世。第一集的画外音是这样的:“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三位顶级钻石王老五,那么他一定位列其中,这个男人叫任浩铭。他拥有最古老的哈布斯堡家族贵族血统,这个家族的成员曾出任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波希米亚皇帝、奥地利皇帝、西班牙国王、墨西哥皇帝……”看到这儿除了很想知道另外两位钻石王老五是谁外,也解决了困扰很久的疑惑,在卡尔六世死后就断绝了哈布斯堡家族父系血统原来到了中国,曾经最大的领地西班牙却被波旁家族承袭至今。浩哥,咱们是不是该考虑收回来?

  其次你会拥有一个吊炸天的院系。女主阮清恬是“皇家明星学院”劈叉系的系花,没错,这个总共就能看到6个人的学院有一个系叫劈叉系,看到这儿,小编只想和编剧说,放学后别走,留下作名词解释,我保证不打死你,蛮遗憾的,直到第16集才看到女主练劈叉。

  看到此处大家应该对“玛丽苏”有直观印象了,影视剧里的“玛丽苏”情结其实是传承自同人小说圈的。同人小说一开始在中国的境遇类似北大文青余杰所写的《火与冰》,是抽屉文学,手稿传阅传播有限。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依托于网络,“玛丽苏”向的同人文流于天涯、水木清华等各大BBS,随后商业资本的迅速介入使得他们拥有集中发表的平台,伴随小说的影视改编,“玛丽苏”由此走向人生巅峰。

  在中国的同人圈有着“阴盛阳衰”的特征,据CNNIC的统计,中国同人圈以14岁到18岁的青春期少女为主。所以为何以青春期女孩和家庭主妇为主要受众的影视剧会有那么多无所不能的主角,反观武侠题材电视剧,武功高强经常虎躯一震的男主角则投射的是男人的“玛丽苏”情结。

  自恋在文艺创作中的价值

  心理学家纳森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自1980年以来,“从统计结果上看,流行音乐当中有大量自恋倾向和敌对意识”。而心理学家肖恩·伯格曼发现,“千禧年代(00后)出生的人群当中,自恋倾向要高于历史上任何一代人”。这或许也是玛丽苏横行的时代注脚。

  自恋一词本是费洛伊德用来表示人们自爱倾向的专门术语。这一术语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那喀索斯,当他第一次从水面上看到自己映现的面容时,就疯狂地爱上了自己,难以自拔,就在他一再贴近水面观赏自己的影像时,终于坠入“爱河”,淹死在水里。

  可以说自恋在文艺创作中是有其价值的。米开朗基罗是自恋的,《大卫》与《上帝之手》不仅感染力深,而且透露出“知者得其味”的同性恋情感;格特鲁特·斯泰因是自恋的,她的论述“当自恋成为一种美德”堪称巴黎艺术界的经典;玛格丽特·杜拉斯是自恋的,她坦承“自己就是个彻底的自恋狂”;张晓刚是自恋的,他是活在自己世界的艺术家,他的世界总有些自怜的情节;克莱门特是自恋的,他以旁观者的角色来观察自己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壹读的《为什么玛丽苏长盛不衰》一文中,援引了《性心理学》作者霭理士的看法来解释玛丽苏们的创作冲动。白日梦被霭理士视为自恋形式的一种,他对此作了更为精微的描述:白日梦的方式也不止一种,而其主要的方式可以叫做“连环故事”的方式。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自恋发作时,他或她往往会以自己为中心,编制一个故事。

  文学起源中有一个非常合理且不可忽视的学说,即“游戏说”。大意是指“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为对象的游戏冲动”。玛丽苏是在自恋情结的释放下,为逃避现实的焦虑,实现自我认同所进行的一次游戏。

  但玩这样游戏的时候要自我克制,像纪德说的,“艺术依赖于强制而生存,却因为自由而死亡。”如果不加克制,所谓的创作不过是自言自语。

  《你好,旧时光》里说,“玛丽苏是自以为是主角的病,我们都是患者,当你感染时,无需惊慌,它只是宣告成长的开始。”你好,玛丽苏。于渣渣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