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纸上博物馆”:为少儿打造的读史空间

2014年07月25日 13:39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纸上博物馆”:为少儿打造的读史空间

  曾经,走在新西兰的一家自然博物馆里,感受颇深的是那种轻松、有趣的氛围,一头明黄艳丽的恐龙身上标着刻度,让参观的小朋友通过对比自己的身高,来了解恐龙的年龄和高度,一下子把参观者和展品、博物馆和儿童、今天和历史连接在一起。策划图书“纸上博物馆系列”之《文物故事——福建古代文明通识读本》(以下简称《文物故事》),正是希望达到这样的效果。

  福建博物院的“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展厅,汇集500多件文物珍品,描述了从旧石器时代福建原始先民生活到明清时期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众所周知,博物馆丰富的陈列,具象而生动,是向民众特别是少年儿童进行文化遗产、文化传承教育的绝佳载体。原来的印象中,那些珍藏的文物、厚重的专著、深奥的学术讲座,让大多普通民众特别是孩子们对博物馆敬而远之。而近年来,通过一场场深入浅出的文物精品展,持续开展的进校园、进社区“双百”活动和在媒体上广泛开辟的“网上”、“纸上”、“空中”博物馆栏目,福建博物院拉近了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展现了生动、平实、亲和的一面。在这个背景下,《文物故事》以少年儿童和初级文物爱好者为目标人群,把这个呈现福建文明和历史的基本陈列搬上纸面出版。

  《文物故事》以“博物馆教育”理念进行设计和编撰,书中一件件记录历史的文物贯穿福建通史这一主线,让读者直面馆藏精品,了解器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感受历史的变迁。譬如“丝路云帆 海国雄风”一章,以“举之若无,轻如烟雾”的深烟色牡丹花罗背心、代表宋时建窑黑釉瓷生产最高水平的兔毫盏、尽显茶文化精髓的蔡襄《茶录》刻版、一代大儒朱熹创建的书院、刻着阿拉伯文的“蕃客墓”碑和出土于泉州后渚港的宋代海船等经典文物为载体,勾画出宋元时期福建渐入繁荣鼎盛之境的状貌,使诗人张守对福建的赞美——“忆昔瓯越险远之地,今为东南全盛之邦”,有了最为形象的体现。其中“遥望当年刺桐港——从一艘沉船说起”一篇,以简洁明了、文韵悠扬的文字,穿插出土海船的实物照片、模型图片以及特别制作的海船分解图,生动地讲解了中国古代航海史上最负盛名的“福船”的精工制造和当年泉州港的盛况。通过精致的文物照片、灵动的版式设计和简洁生动的文字,福建博物院馆藏中凝练的历史,在这个“纸上博物馆”中变得有形,变得可见,有了色彩,有了光影,有了仿佛可以触摸的实体。

  《文物故事》关注阅读主体的特定性,因此,在内容编排上,将专业、严谨的内容,通过碎片化、多点链接等手法简化和分解,结合深入浅出的演绎和叙述,让遥远而沉重的历史变得轻松易懂。在讲解历史和文物时,书中不乏角度新颖、生动有趣的描述。于是,出现了旧石器时代“最早的‘室内装修’”;出土于建瓯的西周青铜大铙,系国家一级文物,书中不仅介绍了它的重要用途,而且用大幅高清图片详尽剖析其结构,同时还介绍了作为军乐器的铙与成语“鸣金收兵”的渊源。因为心中有读者,所以《文物故事》在内容和版式设计上,都力求精致、生动、感性,可以说是为少儿打造了一个读史空间。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