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著名作家莫怀戚病逝 作品《散步》曾入选中学课本

2014年07月28日 10:39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著名作家莫怀戚昨天因病去世,享年63岁,他的作品《散步》曾入选中学课本,被誉为重庆最好小说家。

  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当过知青、士兵和摩托车手、小提琴演奏员。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生前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能胜任多种体裁,尤以小说见长,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作品有长篇小说《经典关系》、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透支时代》、中篇小说《陪都旧事》、中篇小说《花样年月》、中篇小说《六弦的大圣堂》、中篇小说《诗礼人家》、中篇小说《隐身代理》等一系列小说。2008年又成就了一部新的长篇小说《白沙码头》。

  文友说

  重庆文学殿堂级人物

  黄济人(重庆市作协名誉主席)

  昨晚10点,晨报记者联系上重庆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黄济人时,他刚出差到北京。

  说起自己对莫怀戚的评价,黄济人说:“他是重庆非常优秀的作家——作品很真实,我们看到了他自己真实、真诚生活的影子。”黄济人表示,同时莫怀戚还很有才华,“这主要体现在他的思想积累方面。他是一个非常有个性,非常有思想结果的作家。”黄济人说,莫怀戚的有些文章有思辨能力、哲学味道。“这和那些人云亦云、说相同话的作家显得格外的不一样。”

  “他的作品、为人处世都符合作家的个性原则。”黄济人还认为莫怀戚是一个很优秀的教师,在重庆市作协,很多会员都是他的学生,通过他的讲学得到了很多重要的东西。“他把自己作家和教师的职业结合在一起,教育了很多后起之秀。”他感慨:“他的去世毫无疑问是我们重庆文学界的重大损失。他虽然走了,他的作品仍进入了重庆文学的殿堂,将永存于世。”

  他是文坛侠客

  李元胜(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

  他是当下重庆文坛个人认为最好的小说家,也是我交往过的重庆文坛真性情的一位大哥。他的生活方式独立、犀利而不尖刻,反而很宽厚。他不参与文坛的宗派,却像一棵独立的大树,培养了不少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他是重庆文坛传说级的人物,他的江湖已经结束,文坛上不再有他的传说了!

  重庆最好小说家

  刘阳(《红岩》文学杂志主编)

  悲痛到接受记者采访时都两度泣不成声,这是莫怀戚的生前好友、《红岩》文学杂志主编刘阳,昨晚获悉他去世消息后的状态。

  刘阳最后一次和莫怀戚发生交集是上月底。在重庆晨报和《红岩》文学杂志联合主办的第三届《红岩》文学奖的颁奖礼上,莫怀戚的《孪生中提琴》获得最佳短篇小说。莫怀戚因病未能亲临现场领奖。

  “他的长篇小说是我们重庆拿得出手的作品。他深爱这片土地,每篇作品都有重庆基因,所以才有包括棒棒在内的这么多重庆人喜欢他的东西。”刘阳说,莫怀戚对生活的理解、观察都来自他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从不装腔作势,并且和大家心意相通。”

  老莫不急慢慢喝

  吴景娅(散文家,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永远的老莫!最经典最好耍最重庆的重庆崽儿莫怀戚走了,上帝身边多了一个风趣幽默耿直的崽儿,我们重庆失去了一个实打实的好作家,一个拿到全国去比也毫不逊色的好作家。我仍不相信老莫走了。他能走得多远哩,不过是又骑着他的自行车,跑到哪个乡坝儿去喝他的老白干去了。那么,老莫别着急,慢慢喝哈!

  生活中的莫怀戚耿直、风趣。

  重庆晨报讯 (记者 裘晋奕 聂晶)性格爽快、幽默、睿智的著名作家莫怀戚,昨天下午如他入选中学语文课文《散步》那般,永远地到天堂散步去了!

  莫怀戚生前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他的课极受学生欢迎,他总是骑着有些破烂的自行车风风火火地穿梭在山城的大街小巷,他喜欢喝点小酒,兴致高时会深情地拉起小提琴……而这次你要慢些走,不要太着急!

  与晨报渊源极深

  1995年重庆晨报副刊创刊时,莫怀戚就是副刊的中坚力量作者,对晨报副刊非常支持、热心。时任当年晨报副刊编辑的作家漆园子和诗人何房子回忆到,当年没有电脑打字和快递,老莫总是骑着自行车亲自到报社送手写稿,无论炎夏还是寒冬。晨报副刊的著名栏目“重庆十八怪”(后结集出版成书)的开篇文章就是莫怀戚写的《不吃小面不自在》,他可谓是最早关注重庆小面的作家。重庆晨报创刊19年来,莫怀戚不仅是晨报的作者,而且早已是晨报副刊的老朋友了,上至总编辑、下至编辑记者,老莫都打过交道,都和他们成为了朋友。

  获知病情很乐观

  昨晚9点15分,晨报记者赶到沙坪坝区青木关的青木殡仪馆时,莫怀戚教授的家人正在布置灵堂。莫怀戚的夫人左女士在灵堂外接受了晨报记者的采访。

  “老莫是去年11月在中山医院得到食道鳞癌晚期的结论的。”左女士说,早在去年9月要开学时,莫教授就发现自己的嗓子嘶哑,吃了治疗嗓子的药也一直不见效。左女士说,在辗转多家医院确诊后,“老莫一直是以非常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的,对治疗也非常配合。”

  走之前刚吃过小面

  左女士说,他每天都会要求自己用轮椅推着他在校园里到处走走看看。“即便最近这几天也是如此。除了今天(27日)早晨因为确实太热,我们没有出门外,从未间断过。”左女士说,“老莫还特别有兴致地在荷塘等处拍了照。”

  在记者采访期间,不断有莫怀戚教授的生前好友赶来吊唁。左女士同时也告诉他们:“老莫最后走得很安详、很安静。”左女士说,搬到新家后,莫怀戚就给自己的新书房起了一个新名字:小空间。“(27日)下午3点过,他从书房出来跟我说,有点不舒服,想吃点面。我给他煮好,他吃了两小碗,还刷了牙,就坐我旁边。”左女士说,前后不过两分钟,她就发现老莫走了……

  多次婉拒看望要求

  “跟我爸打过交道的人都清楚,他一直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有点像古时候的侠客。”昨晚,在灵堂前,莫怀戚的儿子莫乐哥这样跟记者说道。

  据介绍,在获悉莫怀戚得病后,包括他的学生、文学界好友在内的很多人都先后希望能到家中看看他。但都被莫怀戚婉拒了。“很多外地学生都打电话到我的手机上来问,说一定要来看看老师。”左女士说,但莫怀戚都推掉了。“他总让我说,没什么事,身体上的小问题,不要麻烦他们。”

  据了解,莫怀戚教授的追悼会将于明天(29日)上午9时在沙坪坝青木殡仪馆举行。

  2008年本报刊登莫怀戚新书《白沙码头》新闻。

  小编说

  学生说

  我们最敬爱的老师

  昨晚,在成都新闻广播电台工作的张冉雨浏览微博时,在大学老师那听说了恩师去世的消息:“各种心塞难受”。

  小张告诉记者,莫老师上课从来不点名,但教室里总是坐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他喜欢背一个绿色的挎包出现在学生面前,总给人一副不修边幅的感觉。现成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他不用,总是一笔一划地在黑板上写板书。

  重庆晨报记者 聂晶 裘晋奕 文创 王鑫

  催稿和发钱

  作为副刊编辑,五年前的我也和莫怀戚有过交集。

  2009年年末,他为本报副刊写“重庆之美”的专栏,一共大概10篇吧,而我不仅是责编,还要负责向他催稿。要文人写稿子,得催,而且要使劲催!大家都说,他们自由散漫惯了,这是真的。而他,更甚。

  他的小灵通,要么不在服务区,要么开机不接。但大家都晓得,他绝对会给你打过来的,十分钟,半小时,半天,也许明天。不定。

  他对我说:小文啊,不急,不急,稿子我一定交,哪个给我打了电话,我心头明白得很,不会接漏一个。但是,当我问他啥子时候交呢?电话中就打起了太极:你那里存货没用完,我晓得,用完之前,我一定交!(一次交两篇)

  大概几个月后,他其中一篇专栏获市里一个奖了。几百块奖金是我代领的,要转账给他。又给他打电话。过程堪称不落俗套,他居然就接了!

  我说,莫老师,催稿子你不接电话,发钱就搞刨了,你硬是个先知!电话里的声音心平气和、爽朗:是小文哦,不要有怨气,哪天莫老师请你来重师喝茶,来不来!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