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致远舰机关炮在日公园展出近百年 当是因战术战败

2014年08月01日 16:47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致远”舰遭日舰猛烈炮击(翻拍)

被击沉的“致远”舰只剩下桅杆和桅盘露在海面上(翻拍)

日本游客在仔细端详“致远”舰机关炮  本版摄/记者 吴海浪

  根据史料记载,“致远”舰最后的航程在世界海军史上堪称壮烈。

  1894年9月17日,甲午海战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残酷的黄海海战在午后打响。民国初年海军组织整理的军史《海军实记》中记载,“致远”舰上的邓世昌望着前方激烈的战场和被围攻的“定远”等舰愤怒地喊道:“打了三个小时,敌舰一艘未沉,日本全仗着吉野(日军旗舰),击沉它我北洋舰队即可获胜!”

  下完冲锋令后,邓世昌指挥当时已经“重伤”且弹药即将耗尽的“致远”舰,采取冲撞战术全速冲向日本第一游击队,试图攻击日舰“吉野”,并破坏日本海军的编队队形。

  看着全速冲来的“致远”舰,“吉野”号舰长河原要一看出了邓世昌想撞沉“吉野”号的意图,下令全力炮击“致远”舰。随着与“吉野”号的距离逐渐缩短,“致远”中弹也越来越多,最终,一声巨响使得整个战场都沉寂下来,“致远”号的舷侧发生剧烈爆炸。

  军舰的舰首先行下沉,舰尾高高竖立在空中,螺旋桨仍然在不停地旋转……不到十分钟,这艘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的穹甲巡洋舰就永远地消失了。

  但是,“致远”舰沉没的海区水深不足二十米,在退潮时,其桅杆和桅盘依然露在水面上,其桅盘中的一门格林炮被日军拆卸。

  ■“致远”遗物被标战利品

  ■在日本公园展出近百年

  公园怪象

  水泥固定日舰 致远机关炮成陪衬

  横须贺港,几乎就是一本袖珍的日本近代史。虽然不能囊括所有近代大事,但细数日本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后的几次大规模战争,都能找到它的影子。从1865年建立炼钢厂以来,这个扼守东京湾的小渔村先后建立了造船厂、军港,至今仍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部的驻扎地。

  当记者乘车到达横须贺后发现,“三笠”公园就位于美国海军基地旁边。人还在公园的大门口,远远就能看到固定在地上的“三笠”纪念舰,一面日本军旗旭日旗在舰首飘扬,而纪念舰的前方,即是一尊手握军刀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的铜像。

  “三笠”是日本海军史上的名舰,舰名取自奈良县的三笠山。这艘在英国打造的战舰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担任联合舰队旗舰,是东乡平八郎大将的座舰。

  在日本人心中,“军神”东乡平八郎是偶像般的人物,矗立着其铜像的“三笠”公园也因此成为许多年轻人觐见这位“东方纳尔逊”的首选之地。

  然而,出乎许多中国人想象之外的是,这座公园中,至今还展出着120年前日军从北洋海军“致远”舰上拆卸的机关炮,它就在“三笠”舰的舷梯台阶下,充当战舰的陪衬。

  1894年9月17日下午3点30分,奋勇冲向日本舰队的“致远”舰因为“受伤过重”不幸发生大爆炸,在熊熊大火中沉没于黄海。“致远”舰沉没后,两座桅杆的顶端还长时间露在海面上,其中一门装备在桅杆顶端桅盘内的格林炮被日军拆卸后运回日本。

  记者走进公园,近距离观察这艘老军舰,它是一条长达120余米的大型战舰,全身灰色涂装,固定在岸边的水泥地基上,有种遮住背后大海的感觉。要知道,当今日本最先进的战舰、从美国进口的宙斯盾驱逐舰,全长也就160米左右。

  委身舷梯下方 介绍牌称“甲午战利品”

  纪念舰入口的右边竖着一块长约1米、高约80厘米的长方形介绍牌,分别用日文和英文介绍着“三笠”纪念舰的由来。在这块位置明显的指示牌附近,即纪念舰的舷梯台阶下方,正是记者要寻找的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致远”舰的机关炮。

  这是一门十联装的格林炮。黑色的底座支撑着灰色的炮管,旁边的介绍牌上简单地介绍道:“甲午战争时期战利品。初期机关炮,又称十连发机关炮”。

  在这门格林炮侧面,还能看到可以扳起的缺口——准星。

  “它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装备于军队的机枪,北洋海军有多艘军舰装备了这种武器。‘致远’舰的后部桅盘中就安装有两门这种小口径速射武器。”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介绍说,这种美国造的格林炮现代中国习惯译作加特林机关枪,用手把摇动十个枪管围绕轴心转动轮番射击,在当时可称火力十分猛烈。

  大炮褪色生锈 随“三笠”舰涂装成灰色

  随行的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员王鹤说,“致远”机关炮现在的颜色和几年前相比已经不一样了,现在看起来比较新,以前炮口都生锈了。

  “三笠”舰保存会广报部课长曾川正告诉记者,因为下雨和风吹日晒等缘故,这些露天展品的颜色会慢慢变浅和生锈,公园每隔五年会给展品做一次大的油漆涂装,有一些细小的地方会根据褪色和锈蚀情况每年进行涂装。

  据《舰船知识》杂志记载,因为北洋海军建军之初就以英国海军为师,所以北洋战舰采用的是传统的维多利亚式涂装,即黑色舰身,水线下红色,白色上层建筑,桅杆和烟囱为黄色。

  “因为公园现在只有这种涂装‘三笠’舰的灰色涂料,所以把这门‘致远’舰的机关炮也涂成了现在的灰色。”曾川正说。

  就在“致远”机关炮的旁边,还摆着两枚漆黑的炮弹,旁边介绍牌上写着:“捕获于日清战争,活跃于日俄战争:‘镇远’的炮弹。”如它们摆放位置所暗示的一样:清国引以为傲的北洋水师,不过是虎狼敌国的陪衬。

  游客反应

  仍展示战利品 会让日本人为战争自豪

  曾川正介绍说,“三笠”公园平时每天的参观人数为300人左右,但是周末往往达到千人。7月6日,记者前往探访的当天正值周日,不时有组团游客和散客陆陆续续进入公园参观。游客除了看指示牌的介绍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门被日方标记为“战利品”的致远机关炮。

  游客中有一群身着日本海上自卫队制服的游客,通过简单的交流,记者得知这群自卫队的学员是防卫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以“身份特殊、不方便谈论政治”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不过,在交流的过程中,其中一名学员轻声嘀咕说,对中国的记者时说话要小心。

  曾川正告诉记者,自卫队防卫大学就在“三笠”公园附近,那里的学生常来“三笠”公园参观,通过公园里的纪念舰和战争中的战利品了解日本海军战史。

  在“三笠”纪念舰旁的地面上,摆放着日军从战场上缴获的各式战利品,除了“致远”机关炮、“镇远”舰参加完日俄战争后留下的两枚305毫米炮弹之外,还有日军从日俄战争中缴获的俄国海军大炮,以及被击穿的俄国海军舰炮防盾等等。

  二战以后,日本一直以和平国家标榜自己,但是仍然把这些在侵略战争中获得的战利品公开展示。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游客告诉记者,“好的一面是可以让日本人了解历史,但另一方面会让日本代代都为战争的胜利而自豪,这是不好的。”

  追问来历

  难找史料记载 或由神社捐赠给公园

  对于“致远”机关炮的来历,曾川正说,“三笠纪念舰从大正十五年(1926年)开始在这里展示,所以这个机关炮应该是在那之后放到公园的。”他说。但是对于这门机关炮的具体来历和故事,曾川正表示不知道。“三笠”公园中也无文献记载这门机关炮的由来。

  陈悦告诉记者,现在负责“三笠”纪念舰运营的三笠会和为纪念东乡平八郎成立的东乡会关系非常密切。现在陈列在“三笠”公园里面的好多东西都是在二战后“三笠”舰要进行修复的时候别人捐赠过来的,因此陈悦推测这门“致远”的机关炮可能是东乡会中的某个人或者是某个神社捐赠过来的,但没有具体的史料记载。

  “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东西,好的东西他们(日军)才拿回来。”身穿海军服装的日本“海军爱好者同好会”成员大桥对记者说。他知道“致远”机关炮的名头,而他此行就是来参观“三笠”舰和这门炮的。对于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他现在依然为当时日军的胜利而自豪,“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会为自己的胜利而骄傲。”大桥这样告诉记者。

  败于战术

  日采取新战术 发挥舰队最大优势

  黄海一战,北洋舰队“致远”、“经远”、“超勇”、“扬威”等多艘军舰沉没,日本联合舰队却一舰未沉。

  日本明治大学近代史研究教授山田朗和京都佛教大学日本近代史研究教授原田敬一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均认为,双方采用的阵形和战术不同是导致这场战役北洋水师战败的重要原因。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当天,北洋舰队采用了英国海军军官琅威理指导的“鳞次横阵”队形迎战,日军联合舰队则摆出了“单纵队”队形向清军展开进攻。

  “鳞次横阵”是1866年奥地利舰队在利萨海战中使用的著名阵法,进攻方式主要为撞击敌舰。“多数国家的军舰上都安上了撞角,这是当时海战中主要使用的战术。”原田敬一告诉记者。

  日本采取的“单阵形”是英国海军军官英格尔斯提出来的,其能有效发挥日军侧面速射炮火优势攻击敌舰。原田敬一说,英格尔斯于1889年到1892年在日本海军大学执教战术,向日军教授了这一战术,强调未来无论遇到何种战场情况,都要坚持使用纵队战术。但直到开战前,该阵形仅在桌面上推演过。不过,日军还是大胆地采用了这种战术。

  “当时日本没有北洋舰队‘定远’、‘镇远’那样的大型军舰,炮弹的射程也比不上北洋舰队,所以他们采取了有利于舰队作战的阵形和战术。”山田朗说。

  黄海海战当天,虽然日军舰队装备的速射炮存在射程短的弱点,但因为日军各舰炮火猛烈,北洋舰队中弹754发,多艘战舰沉没,而日本军舰中弹数仅为134发。

  日舰灵活变阵 北洋海军死板致败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纪荣仁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首先开炮一度打乱了日本的阵脚。日本舰队在一开始的时候运用的“单纵队”并不是很成功,但是他们非常灵活地更换了自己的战术,将队形调整,进行了变阵的动作。

  而北洋舰队则非常死板,没有在实战中发挥灵活性,打仗时“生搬硬套”,成为北洋海军战败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

  纪荣仁说,日本是战略进攻的态势,而我们则是被动防御,这种指导思想也是不正确的。这历史上的一战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我们一定要重视平时的训练,从中发现战略战术的不足。

  文/甲午遗证报道组 记者 蒋伊晋 张洁清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